不敢认父
古人防盗怪招
我国古代也有胎教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古代也有胎教

 

  心提示

  核

  胎教在现代来说很是流行,可是你知道吗?我国古代就有胎教的理论基础和要求。西周时期,人们就总结出一套胎教知识,并专门记录下来供后人参考。汉代时,这方面的知识日益丰富,孕妇不仅要注意姿势、行动,也有饮食禁忌。

  ●西周就有“胎教书”

  据《大戴礼记》等书记载,胎教的历史相当悠久。远在西周,人们就总结出一套胎教知识,并专门记录下来供后人参考,“胎教之道,书之玉板,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这里说“置之宗庙”,表明当时的胎教还局限在贵族阶层,并不普及。

  战国时期,普通老百姓也开始注意胎教,孟子母亲当年怀孕,就是如此。《韩诗外传》卷九记孟母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从孟母的话可以看出,那时的胎教首先要求孕妇注意身体姿势、日常行动,要安心养胎;如果任意走动,受到惊吓,孩子出生后可能会落下病根。这是胎教的生理环境,也是胎教的基础。

  ●侧重姿势、运动、饮食

  到了汉代,这方面的知识日益丰富,孕妇不仅要注意姿势、行动,也有饮食禁忌。

  除此之外,孕妇更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文学家贾谊说:“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因为在时人看来,母亲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聪慧程度以及他们将来的善恶取向,“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既然胎儿对外界的东西有“所感”,那么就应该让他(她)在妈妈肚子里听纯正的声音,比如高雅的礼乐;不纯正的“淫声”不能听。或者可以给胎儿朗诵诗歌、讲故事,这样才会才貌双全,“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这个结论也许并无多少科学依据,更多美好愿望的成分,却反映出人们对胎教的重视。(据《半岛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