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生活”系列报道——
“让家人有漂亮房子,
是我努力的目标”
□晨报记者 陈海寅
“在我的记忆中,最开始是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等在一个院子里住的。我们家原本有好几个套院,在土改时因为成分不好都分给别人了,我们一大家子就住了6间瓦房。当时家里有13口人,人口多、房子少,父母就在爷爷奶奶的房间里给我搭了个小床。”向记者讲述起自己小时候的事儿,我市某事业单位的刘先生感慨万千。
“我上初中的时候,家人把原来被分走的四间门面房给买回来了,父母就把其中的一间用土坯和苇杆在中间打了个隔断,一半做杂物间,一半做我的卧室,这也是我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虽然很简陋,却很满足。”刘先生说,他在这个房间一住就是三年,直到后来去郑州上中专。
“工作两年后我结婚了,出了3000块钱,企业分给我一套3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房子,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那时觉得很好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刘先生说,后来因为企业效益不好,他就辞职了,也把房子退了,于1994年带着家人回到了老家鹤壁。因为没买房子,就住在自家的老宅。“那时候叔叔婶婶都搬走了,姑姑和姐姐也都出嫁了,家里宽松多了。而家里原来的四间门面房也都拆了,盖起了一座二层小楼,我和爱人、儿子就住在楼上。”
“虽然在老家住着很方便,但随着我和爱人的工作都迁到新区,每天上下班就成了问题。2002年,单位盖起了集资房,我和家人商量后,花7万块钱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两室两厅房子,算是在新区安了家。冬天都是集中供暖,我们也不用再烧蜂窝煤取暖。”刘先生说,后来新区对南部片区有了新的发展规划,他又动了买房的心思。“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就想给家人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南部片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在那里置业是很好的选择。”
2006年底,刘先生花23万元在新区南部一小区买了一套面积128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房子,交房后他把房子精装修了一番。“而我之前在单位买的集资房,也置换成了新区北部的一套房子。一辆车,两套房,还有鹿楼老家的那所院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我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很知足。”刘先生说,如今他已经搬进了新区南部这套新房,对这里的居住环境非常满意。“能让家人在一个漂亮的房子里生活,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
“儿子即将大学毕业,打算在北京、上海或者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打拼。我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就是为儿子凑一笔在大城市买房的首付。不管能凑多少,我都要尽力而为。初出校门的毛头小子没啥积蓄,做父母的都想让孩子以后生活得好点儿。”刘先生说,还好他这些年有些家底儿,在这件事上能给儿子帮上点儿忙。“我希望儿子能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开始他的下一段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