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一封字迹工整的感谢信和一张光盘寄到了晨报记者部,写信者是浚县新镇镇的焦素华。
信中这样写道:“百善孝为先。我先给爹洗手,随后又给爹洗脚之际,一声‘小宋,小宋(母亲)!我们来看你了!’我马上起身掀帘向外看,呀!院子里站了希青嫂等十多位邻居。‘过年了,你家的日子不好过,我们来看看你妈!’村里的希青嫂笑着说。我灵机一动,拿起身边的摄像机,按下摄录键,留下了这感人的一幕。‘春节快到了,我们没啥可拿的,就给你们送来一壶油,还有几身棉衣裳。’其中一位邻居将物品送到了娘的手里,又有几位好邻居塞给爹几百块钱。记得去年过中秋节时,这些好邻居就周济给爹娘五百多块钱呢……有大嫂说院子里还有玉米粒没收,有叔叔说韭菜棚里还有活儿忙,他们起身要走,我送他们走出门外,禁不住抱着一位大姐的胳膊,失声痛哭:‘叫我怎么感谢你们呢!’好久,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后,我对众人说:‘以后,咱们谁家办喜事需要录像尽管说,谁家孩子需要补小学课程,我全力以赴。’”
焦素华信中写的爹娘是她娘家父母,她在大屯村的一家幼儿园做幼教,她丈夫在镇上一家婚庆公司做摄像师。
记者从光盘中看到了信中感人的这一幕。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能得到众多邻居的帮助,1月17日下午,记者赶往浚县新镇镇焦行村采访。
因为土路泥泞,焦素华丈夫借来一辆破面包车带记者七拐八拐、一路颠簸来到其岳父家门口。一处没有大门的破旧院落、一座墙体水泥已经脱落的两层楼房,在周围邻居家家都是新楼房的对比下,这家人显得一贫如洗,也没有一丝节日气氛。家里唯一的顶梁柱、焦素华的弟弟焦丙涛前不久在山东打工时左腿骨折,靠拄着一个长条板凳行走。焦丙涛的父亲61岁,四年前得了偏瘫,记者在一间昏暗的屋内见到了躺在床上的老人。老人目光呆滞,脸上有些浮肿,看到一屋子人一句话也不说。焦丙涛的母亲告诉记者,他已经不会说话了。焦丙涛的妻子坐在院子的石台上,正低头忙着给小女儿缝制棉衣。四个大人愁眉不展,焦丙涛两个女儿围在妈妈身边,看着记者天真又害羞地笑着。焦素华的丈夫说,如今他的父母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母亲患喷门癌做了手术,靠他和妻子补贴双方父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幸好,一个不幸的家庭,遇到了一群热心肠的邻居。得知记者来采访,邻居们都赶了过来,向记者诉说这家人的苦难。老邻居席爱敏、李兰英时常给他们些旧衣服、食用油等日常用品。看到这么多乡邻过来,焦丙涛眉头紧锁,其母亲情绪激动,说话间抹起了眼泪。“别哭了,别哭了,你看这么多人来帮助你家了!”李兰英告诉记者,老太太有老年痴呆症,精神不太正常,“儿媳妇脑子也不好使,一直不会生孩子,于是抱养了一个闺女。直到第二个女儿要生时,家人才发现她怀孕了,小孩儿出生时只有三斤半,保温箱里就住了一个月。”“这家人过得太难了!都是庄稼人,能尽力的咱不推辞。”席爱敏爽朗地说,这么一大家子人光靠邻居接济也不是个事儿,还希望更多好心人能献一份爱心。
记者问老太太,春节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老太太迷茫地看着记者说,啥都没买呢。或许她也不知道能买些什么,一双棉鞋、一身新衣裳、几斤猪肉,就能让一家人过得温暖。
□晨报记者 王帅 实习生 樊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