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新年上演
在新股扎堆,股市批量造富的同时,上市公司高管们纷纷辞职套现,绝不心软。在2011年,A股市场上超过1200名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后,“跑路大戏”在2012年继续热闹演出。
截止到1月18日,已有58家公司发布公告,62名高管宣布离职。
离职潮涌,一方面折射出全球经济减速阴影下企业家们对于企业前景的悲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发行制度、减持制度、股权激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依然需要纠偏。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部分因为年龄、工作调动等正常原因辞职的高管外,还要警惕一些非正常原因高管辞职背后透露出的公司违规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风险。
■数据
18天62名高管辞职
进入2012年,股市低迷不振,股民信心不足的时候,然而上市公司高管们没有选择甘苦与共,“辞职潮”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
高管辞职高潮不减
2010年,A股市场发布了752家高管离职公告,日均“跑路”2人;2011年A股市场已发布了1264个高管离职公告,日均“跑路”3.46人。
截至1月18日,沪市中共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辞职公告,共有12位高管辞职;深市中共有4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辞职的公告,这46家公司中共有逾50位高管辞职,以此计算,2012年以来,平均每天有3.44名高管辞职,离职热潮丝毫不减。
集体辞职连续出现
一个高管跑路还好,高管们一起跑路就让股民头疼了。
进入2012年,沪深两市连续出现了上市公司管理层集体辞职的现象。例如,民生投资1月9日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和监事会主席集体辞职;1月10日兰太实业宣布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董秘和监事会主席等四名高管因工作变动集体递交辞呈。其中公司副董事长龙小兵因工作变动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及其在董事会中的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据了解,龙小兵还是中盐吉兰董事长,而该公司正是持有兰太实业47.66%股份的控股股东。
辞职高管不乏大佬
与2011年12月份的高管“辞职潮”相比,今年1月份的此次高管“辞职潮”中,不乏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掌门人。
例如,新华联董事、总经理胡章鸿则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担任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时辞去总经理职务;珠海中富董事长及董事Garohn Guernier因个人原因欲返回家乡新西兰而辞职等;卫士通董事长罗天文则是因为因控股股东领导层任期届满换届调整辞职。
1
2
■原因
估值高、业绩差、前景忧
对于高管辞职来看,除了正常原因(如身体、岗位调换等)外,非正常辞职的高管,尤其是辞职套现的高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高管离职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但高估值和业绩下滑无疑加大了高管们离职套现的冲动。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目前经济不景气,部分公司出现一定幅度的业绩下滑也属正常,但同时也会与个别公司IPO时可能存在的业绩过度包装有关。目前创业板须在年报中强制披露现金分红措施,这会令此前可能存在业绩包装的个别上市公司难以为继。而业绩的大幅下滑,更会令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被迫走向价值回归,而高管们趁业绩光环还没有完全消退,提前走路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对于股民来说,高管的跑路显然会影响持股信心。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表示,如果高管对外将公司吹得天花乱坠,但自己转身离职走人,无疑将加大中小股民持股的成本和风险。高管选择离职套现,意味着其对企业后劲的判断较悲观,并且认为当前股价被高估。
■观察
披露需透明
制度需完善
高管离职套现潮的持续爆发,折射的是发行制度的弊端和激励体制设计与国内股东文化匮乏脱钩的矛盾。
畅销书《乔布斯传》中曾经提及,乔布斯最为反感的企业行为之一,就是管理人急功近利、小富即安、匆匆把企业上市后套现走人。可惜的是,这一幕在企业家精神缺乏的中国大地上,伴随IPO的盛宴,让本应作为“金手铐”的股权激励设立变成了加速高管走人的“金跑鞋”。
虽然股价如此低迷,小股民苦不堪言,但是凭借投行包装,公司高价上市,一夜暴富的高管们凭借极低的持股成本,依然迫不及待地希望落袋为安。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管理,更是伤害了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信任,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
正如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所言,资本市场在当前的制度设计下,总是更多地偏向于融资者,而不是投资者。要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从制度调整开始。如果发行制度、减持制度、股权激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缺陷不能得到有效完善,则高管离职潮还将延续。
无论是国务院还是证监会高层,均在不同场合表示出对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决心,但是这一触及利益集团核心利益的制度性变革,绝非易事,我们也希望管理层能够集纳民智,拿出最大的勇气和决心来解决现有发行制度的弊端。
同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于管理层持股的限售期应该进一步延长,特别是在上市前以极低价格入股的高管,不管其是否还在职,其股票的限售期自上市起不应低于3年,对于业绩大幅下滑的公司,进一步降低其高管第二年可减持的比例。
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当中,对于高管的离职原因,往往以“工作调动”“个人原因”“身体原因”“其他工作需要”这样千篇一律的理由作解释,投资者难免会无法信服。例如,穗恒运A则公告董事长涉嫌受贿罪辞职,但是关于案件具体情况以及是否还有其他高管涉案,公司在此前的公告中均未透露。
投资者有权利了解高管离职的真实原因,我们希望有一天,制度得以完善,利益的链条可以理顺,让企业、高管和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得以统一起来。让企业家们优先选择“同进退”而不是“先跑路”。(据《南方日报》)
3
■相关新闻 高管为啥辞职不干?套现!
高管们辞职最常见的解释是“个人原因”,而在市场人士看来,高管离职的真正动因是为日后减持股份扫清障碍。
根据《公司法》规定,高管所持股份经过一年的锁定期后,每年最多只能套现25%。如果高管在上市后的第七个月辞职,那么高管所持股票在上市一年半之后就可以全部套现,减持的规模和自由度大大增加,因此促使不少高管尤其是持股高管在公司上市后便匆匆辞职。
中小板、创业板成高管“提款机”
离职套现,规避证监会的相关限制,成为上市公司高管一夜暴富的最佳路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是2010年以来IPO融资的主体,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小板、创业板似乎成了一部分高管的“提款机”,大规模减持、套现现象频频出现。
据深交所统计,去年上半年共有6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遭105名高管减持,共减持162次,减持规模近13亿元。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在去年6月份减持市值合计6.67亿元,较上一月环比增长超过6成,显示出高管套现意愿并未随着市场下跌而减弱。
深市中小板同样是高管辞职套现的重灾区。去年6月17日,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股份1272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79%,减持均价为23.96元/股,减持市值为3.05亿元。此外,澳洋科技、恒星科技等多家公司也出现了单笔套现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减持行为。
放弃现有职位首选落袋为安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小板公司多为民营企业,高管持股现象比主板公司要多,再加上大量中小板公司的限售股已经解禁,并不存在减持的限制,而且高管持股成本普遍较低,减持意愿较强。
此外,与持有的股份相比,一些辞职高管的年薪实在显得微不足道,这也造成这些高管在公司上市以后,宁愿舍弃现有的职位、薪金,尽快将价值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股份变现,以落袋为安。(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