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张小娜 实习生 牛明慧
“泥沽沽其实是依靠着千年的古庙会流传下来的。”1月30日,记者来到浚县正月古庙会采访民间艺人宋庆春时,他这样谈泥沽沽与正月古庙会的关系。1984年他出生在泥沽沽之乡——杨玘屯,从小就接触到泥沽沽这项民间工艺,17岁时他拜著名泥咕咕传人宋学海为师。2011年9月,28岁的宋庆春大力培养“宋派泥咕咕”传人,壮大传承队伍。提到这些学生,宋庆春最得意的便是杨海增,此人原是轮胎厂工人,慕名求艺,现专捏泥人,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创作题材都非常有特色。
民间工艺:纯手工泥人创作
宋庆春介绍,他的老师浚县泥塑艺术研究会会长宋学海偏爱塑造大人物,特别擅长庙宇塑像。而宋庆春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光开始投向淳朴的乡土生活,他的代表作品是富有乡土气息的泥人。他曾经创作了一组浚县古庙会大型系列泥人,共有200多个庙会人物。他的作品以小人物为主,独具艺术魅力,可以说是从泥人题材方面推动了民间工艺的发展。
在不断思考总结中,他的创作视野不断扩大,从农村老人们常说的“二十六蒸花糕,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花……”等民俗中取材,他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独创一组名为“过大年”的泥人作品。创作“俏新娘”时更是废寝忘食,深夜必须看着未完工的泥人入眠。
泥咕咕过去是小孩儿的玩具,如今作为一项民间非物质文化工艺获得了新的生命,泥人生活化更是带有更为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成为浚县庙会中一道风景线。
理念先进:市场化经营模式
宋庆春介绍,浚县泥咕咕四大派各有千秋:王派重传统,张派捏泥猴,宋派品类多,李派绘脸谱。谈到泥咕咕的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宋庆春表示,他个人在艺术上的志向是成为“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但他强调“只有先生存,才能求发展”。故而他带领弟子研究市场需求,快速转变创作方向。同时还积极外出,参与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深圳大学生运动会、烟台第6届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以便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泥沽沽。
不同于庙会上四十余家自制自销的个体户,宋派泥沽沽传承人通过庙会扩大宣传,主要依靠单位企业和收藏爱好者的订单进行轻量化、模具化生产。宋庆春更是于去年注册公司,致力于扩大规模增加品种,上炼机、气窑等设备以进行规模化生产,有望从现有的五六名工人增加到十几名工人。
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求民间艺术的出路,这是宋庆春作为泥沽沽的“少壮派”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传承民间艺术这是泥沽沽发展的根本,因为只有作为一个民间艺术存在,泥沽沽才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民间艺术也需要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才能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是每一个泥沽沽传承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宋庆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