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鼓声声
闹新春
“正月古庙会
是民俗的盛会”
摄影家
·逛庙会·
庙会上的古老印记
学者
背阁表演最精彩
“正月古庙会
特色鲜明内涵丰富”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梨膏糖、打糕、柳条篮儿……
庙会上的古老印记

  庙会上,禹师傅正在制作梨膏糖。
  晨报见习记者 杨阳 摄
 

  □晨报见习记者 杨阳

  心提示

  核   悠久的历史给浚县正月古庙会留下太多古老的记忆……老手工艺人们做出来的物件儿,虽不是整齐划一,但每件都饱含着文化底蕴,充满了传统的中国味儿。

  甜蜜记忆 梨膏糖

  在浚县正月古庙会上,记者被一个特别的小摊儿吸引过去:一辆小推车,一头儿是火炉,火炉上搁着一只铁锅,锅里熬着的糖浆“咕嘟嘟”地冒着泡;小车的另一头儿,一袋袋装好的梨膏糖码得整整齐齐;中间的铁案板上放着生姜和梨,系着大围裙的摊主用刀切着做好的梨膏糖。

  摊主姓禹,干这行已有多年。老禹说,自己的手艺是祖传的,每年浚县庙会他都会来,这两年逛庙会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火。他的梨膏糖采用传统配方,纯手工制作,吃了能够润肺止咳,一天就能能卖七八十斤。

  尝一块儿这纯手工制作的梨膏糖,那甜蜜的传统滋味让幸福感油然而生。

  

  民族风味 朝鲜打糕

  一把巨大的木槌上下翻飞,随着木槌起落,木桶里白色的米团逐渐成形……这一景象,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大家纷纷购买尝鲜。在庙会上,记者在一个卖朝鲜打糕的摊位前看到这样的景象。

  因为做打糕的师傅一直在忙碌,记者采访了卖打糕的摊主。摊主说,正在做打糕的手工师傅是朝鲜族人,他做的打糕也是真正的朝鲜特色小吃。这几年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早早从郑州来到了这里。

  “现在庙会上的人真多,我们的打糕很有特色,很多顾客不光自己买来吃,还会给家人带点儿,每天两大袋米都不够用呢。”摊主对记者说。

  

  盛载传统 柳条篮儿

  人流中,街边几位老人正在卖的柳条篮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只见它们小的玲珑可爱,大的朴拙大方,大篮子放在地上,小篮子被摊主用鲜艳的红布条串成一串儿,引人注目。大大小小的篮子后面,银发的老人安详地坐着。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记者只能大声喊话与其中一位老人交流。这位老人姓张,今年80多岁,做一个小柳条篮要两三个小时。

  正当记者和老人交流时,一对中年夫妇来到老人的摊位前,拿起一个大篮子向老人晃了晃,意思是向老人询问篮子的价格。老人意会,说小篮子10元,大篮子20元。然后那名女顾客摇了摇头,又摆了摆手,然后右手伸出食指一勾,再把手掌摊开,记者还没有反应过来,老人就说,大的20一个,15不卖。记者这才明白,原来他们用手势就可以讨价还价。

  

  古树新芽 随意坊

  在一家卖手工陶器的摊位前,记者见到了老手工艺人付建国,摊位上的陶器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付老师傅说自己老了,视力大不如前,摊位上那些简单的小玩意儿是自己做的,比较精细的工艺品都是儿子付海军做的。

  “名气不大承中华古今文化亦能气象万千,店面虽小仗四海兄弟情义也道凛然正气”在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中,“随意坊”的招牌非常显眼。在店里,记者了解到,随意坊是付海军和战友共同出资开的,这两年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加之古庙会带来大量客流和商机,传统的个人手工制作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了,所以他决定成立随意坊陶艺有限公司,目前已经相关手续正在审批中。如今,付海军一边潜心钻研手工制作技术,另一边广收学生,他准备用自己的努力,将传统手工陶艺发扬光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