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绝活齐亮相 各地游客乐开怀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绝活齐亮相 各地游客乐开怀
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
渠稳 王帅
  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在市艺术中心举行,图为开幕式大型情景音·舞·诗《鹤风春韵》演出现场。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传统手工制作的皮老虎。
  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新区九州路秧歌表演。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新区黄河路背阁表演。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游人在选购泥咕咕。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浚县泥塑艺人侯坤祥向游人展示40多斤重的“九龙闹春彩鸽”泥咕咕作品。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晨报讯(记者 渠稳 王帅) 经过各部门紧张有序地筹备,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于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三)正式开幕。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省九届、十届政协主席王全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省军区原副政委胡庆海,市委书记丁巍、市长魏小东等观看了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演出,随后到淇滨区社火表演现场和浚县古庙会现场参观。

  2月4日上午9时整,由我市文艺工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开幕式演出——大型情景音·舞·诗《鹤风春韵》,在市艺术中心正式上演,演出时长60分钟左右,分为鹤之雅、鹤之风、鹤之颂三个篇章,演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分别从淇河文化、历史人文、当代模范、煤矿工人等多角度展现了我市悠久的文化历史及当代鹤壁人爱岗敬业的精神面貌。

  开幕式演出结束后,王全书等领导先到市艺术中心广场、新区新世纪广场、华夏南路等表演点观看社火演出,随后驱车前往浚县古庙会。民俗文化节开幕当天的浚县古庙会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往来如织。

  王全书等领导还饶有兴趣地登上了大伾山进行参观指导,并欣赏了16家来自浚县部分乡镇的社火表演。看到古庙会热闹非凡的场面,了解到浚县悠久的人文历史后,王全书表示,浚县古庙会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雄厚,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要以浚县古庙会为依托,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打造成河南旅游的精品。

  “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规模和层次超越了上一届民俗文化节,邀请客商和嘉宾超过500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3家国家级和省外知名媒体前来采访。文化旅游产品展销会、民间文化摄影展、书法绘画展等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也已经于文化节开幕前后对市民开始展出。”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筹备小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

  ▲

  逛民俗文化节 感受中原民俗独特魅力

  □晨报记者 王帅 渠稳

  2月4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在鹤城人民的期待中如期到来,这一天的新区和浚县县城一片欢腾。来自淇滨区的41支单位和民间社火表演队分布于新区新世纪广场、广场北九州路段、广场南黄河路段、华夏南路西侧、市文化中心小广场、艺术中心广场,4000余名表演者“打起手鼓敲起锣,扭起秧歌乐呵呵”;而来自浚县的16支民间社火表演队在大伾山景区周围亮出各家传统绝活儿,踩高跷、空中扑蝶、舞狮子……哪里有社火表演队,哪里就是人山人海,人们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中,感受着中原民俗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

  

  ◆起个大早看社火

  

  2月4日早晨7点多,气温约零下5度。虽然离表演时间还早,但记者从新世纪广场向南望去,华夏南路西侧已经有表演队伍提前到达,锣鼓声不绝于耳,演员们正盛装彩排,现场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淇滨区大赉店镇曹庄村来了100多名男女老少,“这是我们第四次参加民俗文化节,演员们5点半起床化妆,用了6辆车拉人拉物,大家都把今天的表演当成了一场盛会。”指挥王学功说。

  在浚县浮伾路上,城关镇东关村的社火表演队早早就来到了演出的预定位置,跟随社火表演队一起来的还有本村的男女老少,“我们早上6点多就赶到了,给民俗文化节捧个人场。”东关村一位姓沈的村民对记者说。

  

  ◆年老的、岁小的表演热情高

  

  在新区的40余支表演队中,记者发现演员以儿童和老年人居多,他们卖力的演出感染了周围的观众。

  记者走进一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腰鼓队中,其中一位表演者告诉记者,她是早上6点多坐公交车从老区赶到新区的,“我们腰鼓队第一次参加民俗文化节演出,此时此刻心情还有些激动,希望我们的表演能为这次民俗文化节添彩。”

  十只可爱的红毛“小狮子”吸引了大人和孩子们驻足观看。表演者都是十多岁的孩子,由于不停地舞动,孩子们已是满头大汗。而来自大赉店镇姬屯村的28个小女孩,虽然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打起腰鼓有模有样,围观的市民不禁拿起手中的相机为其拍照。

  

  ◆社火表演点燃民俗文化节激情

  

  淇滨区大赉店镇崔村东会文艺队当天表演的节目引来众人观看。一辆手工推车架起一杆长竹棍,一个“猴王”坐在竹棍末端,手打花枪,由另一端的几人撬起来,沿场地周围转圈。一名60多岁的观众说,他早些年在山城区见过这种表演形式,俗称“吊老杆”。

  淇滨区钜桥镇老鸦章祖传圣会带来的舞狮表演更加惊险刺激。三张方桌摞起来,三十多岁的舞狮者在最高处时而“燕飞”,时而来个“割头换相”“四狮开花”等动作,领狮者嘴里还不断吆喝。“我们的舞狮动作从清朝祖辈传了下来,教练王景让、王守方都七八十岁了,浚县卫贤镇都有他们的徒弟徒孙,年轻人都争抢学舞狮呢!”老鸦章村支部书记王景志自豪地说。

  在浚县街头,划旱船、二鬼打架、高跷、扭秧歌等社火表演的形式更是丰富多样,“浚县的庙会很多,每个庙会几乎都会有社火表演,而正月古庙会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庙会,所以社火表演更是必不可少,人们通过社火表演表达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浚县小河镇南雷村一位姓薛的村民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来自陕西宝鸡的游客何先生,他告诉记者,每年正月,宝鸡也有社火表演,他通过网络了解到浚县也有社火表演后就想实地来观摩一下。“以浚县古庙会为依托的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饱含中原地方民俗特色,让每一位游客都体会到了浚县特有的民间艺术。”何先生对记者说。

  ▲

  ▲

  ▲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笑谈“读书无用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读到了博士或博士后,却不会做人,则痛苦将终生相伴,读书有什么用?

  如果您有2岁~6岁的孩子,您不能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的孩子读到了博士后,他能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换句话说,30年后的社会精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30年后引领中国、引领世界的人,应该是在道德自律上、道德基准上达到很高素养的人。

  全世界的教育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上来。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了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目前,全世界已经成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全国各地带领儿童读诵经典的私塾、幼儿园、小学更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爱和慧少儿潜能教育中心自2006年创办以来,即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办学宗旨,用“爱”与“和”的思想培育有“智慧”的孩子。招收2岁~6岁幼儿,全日制上课(可寄宿)。主要学习《弟子规》传统礼仪和行为规范,读诵《孝经》、《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并兼习绘画、舞蹈、算术等常规课程。

  在爱和慧学习国学的孩子,普遍表现得懂礼守礼、举止得当、动静相宜,在学习上最突出的是记忆力好、识字量大、反应敏捷、想象力丰富、学习主动、有毅力。历年来已培养出数十位优秀儿童,现分布在全市各个小学,均受到任课老师的喜爱。

  报名电话:13623923112(张老师) 13939237608(常老师) 0392-3311777

  网址:www.999-333.com 地址:淇滨区九州路西段交通局斜对面

  春季招生正在进行中······

  泥楼再现中国古建筑美

  □晨报记者 马珂

  2月3日,在伾山文化街精品展上,康号彬的泥楼作品再现了中国汉代至民国时期的古代建筑,成为庙会上民间工艺精品的一大亮点。北京四合院、汉代凤冠阁楼、明代中原民居、古戏楼……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泥楼上的各类雕刻精细入微,门窗都可开合,可谓历朝历代中国古建筑的浓缩版。

  不时有游客向康号彬询问价格,康号彬摆了摆手说:“我的泥塑作品只展不卖。咱省的民俗专家说这些民居样式已经失传多年了,现在我把它们挖掘、搜集出来,主要是让大家了解古代民居,了解这种传统文化,把中国古建筑的美展示给后人。”

  据了解,康号彬为浚县善堂镇康村人,现为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自幼喜爱泥塑艺术,祖辈都是民间建筑师,作品《泥楼》系列获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2003年至今,他已经创作出了1000多件古民居泥塑作品,这些造型各异的古民居泥塑作品,可谓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

  祖孙一块儿表演

  □晨报见习记者 马芳

  2月4日上午,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式隆重举行,在新区新世纪广场周围,20多支社火表演队聚在一起,到处是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在欢声雷动的表演队伍中,一位头戴老寿星面具的大妈熟练地跟着节奏扭动着,还不时地回头观望一旁的少儿表演队伍,经询问得知,原来大妈的孙女在少儿表演队里。

  大妈说:“小孙女今年10岁了,第一次来参加表演,有点不放心,怕她紧张。”

  大妈这边不放心,但小孙女可没表现出一点儿紧张来,只见她小脸蛋儿涂得红红的,穿着小戏服,拿着扇子,带劲地扭着,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好像是给自己打节拍。不时有游客停下来给他们拍照。“真好玩,我同学刚才还来看了呢,可羡慕我了,我明年还想来表演。”小女孩儿开心地说着。

  湖南春晚武术小演员

  亮相社火表演

  □晨报记者 苗苗 实习生 王凤娇

  “哟!那不是在湖南卫视春节晚会上表演节目的武术小演员嘛!”2月4日,在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式的社火表演中,不少市民都认出了我市精武馆的小学员们,孩子们精彩的武术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并不时拍手叫好。

  据了解,共有二十余名小学员参与社火表演,最小的才5岁,最大的也不过10岁。别看年龄小,小学员们表演起来一点儿都不含糊。一会翻跟斗,一会踢腿打拳,孩子们的动作有板有眼,许多市民对小学员们的精彩表演赞叹不已。

  带队教练王飞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民俗文化节的开幕社火表演,孩子们都很高兴,并且他们都以比参加湖南春晚更高的劲头提前排练。”

  学员的家长们一直在旁边为孩子拍手鼓劲,其中一位对记者说:“我儿子能在文化节上为大家表演,我这个当爹的可高兴了,还专门邀请了很多亲戚看他表演。”

  84岁老人表演“二鬼打架”

  □晨报记者 周凯楠

  2月4日上午,在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社火表演中,84岁高龄的王德科老人一人分饰两角的“二鬼打架”引来众人欢呼。

  在新区社火表演的队伍里,“两个”演员分别穿着特制的表演服装,带着两张既狰狞又搞笑的鬼脸面具,正在进行一场“厮打”。在众人的围观叫好声中,只见“二鬼”表演着抡、转、滚、翻、摔、扫、踢、挡、下绊、托举等摔跤技巧,始终纠缠在一起互相扭摔。表演结束后,“二鬼”脱下道具后,大家才发现,扮演二鬼的竟是一人分饰两角的高龄老人,这一幕顿时引来现场掌声一片。

  记者随后了解到,生动的二鬼打架表演者王德科已经84岁高龄,“我们这种表演都是祖辈口传身教传承下来的,没有长时间的练习根本无法表演到位。”王德科老人告诉记者,为了这次的表演,他特意准备了一个多月,且每天都在坚持练习。

  直到表演结束半小时后,王德科老人的额头上还一直汗流不止,他告诉记者,这一个多月的辛苦练习,就是为了能在民俗文化节开幕式这天演出水平。

  外地游客慕名逛庙会

  □晨报记者 苗苗 实习生 王凤娇

  2月4日,第四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当天,精彩的社火表演不仅让鹤壁市民大饱眼福,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去年文化节的时候,我一个朋友来了,拍了很多照片,我的孩子看到照片上的踩高跷、舞狮子很好奇。今年我们一家三口专门来看看民俗文化节,让孩子看看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来自郑州的侯先生告诉记者,得知民俗文化节开幕那天刚好是周六,他早上6点就从郑州开车赶到鹤壁,希望能够赶上民俗文化节的开幕表演。侯先生七岁的儿子童童开心地说:“那些人穿那么高的鞋还能跳来跳去的,还有一个小朋友站得可高可高,真好看。”

  家住灵宝市的河南农业大学大二学生张宏伟提前一天就来到了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当天,他从新世纪广场一直走到鹤煤大道,精彩的社火表演让他不时驻足拍照。张宏伟告诉记者:“我在网上看到鹤壁民俗文化节的新闻,特意来逛逛,还拍了很多照片,打算发到我的微博上。”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