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邓少华
刘家渡,曾是大运河鹤壁段的一个渡口。提及大运河的漕运史,刘家渡可算是响当当的地方。听当地的老人讲,大运河漕运繁荣的年代,运河两岸的人没有不知道刘家渡的。虽然这些话已无法考证,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当年的刘家渡确实不是一般的渡口。如今,刘家渡已经不见踪影,因刘家渡和水患而形成的九流渡添仓会依旧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留传至今。
因水患而兴的古老祭祀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九),记者到达浚县新镇镇牛村(刘家渡所在地)时,准备参加添仓会的村民已聚集在村边的铁瓦琉璃庙前,等待化妆师。村民们告诉记者,今年的添仓会在侯村举行。上午11时,周围村庄参加添仓会表演的表演队会在侯村村口集合,然后依次到会上表演。他们当天要表演的是失传多年的“跑马匹”。记者看到,参加“跑马匹”表演的,除了一些青壮年村民外,还有四五个10岁左右的孩子。孩子们拿着铁刀、铁铲在庙前兴奋地挥舞着。村民赵希连说,“跑马匹”项目失传多年,经过“抢救”,去年才再次出现在“添仓会”上。
村民们所说的“添仓会”就是九流渡添仓会,历史上也称浚县添仓会。据《浚县志》记载:“浚县添仓会兴起于明,清末至民国年间颇盛。”每年正月十八、十九、二十,当地人都要举行添仓会,规模之大,形式之隆重,极为少见。九流渡添仓会也是浚县继正月古庙会后第二个大型庙会,辐射浚县、淇县、滑县、汲县(今卫辉)、延津县三市五县在内的十余万群众。
据《万历九年拾月二十二日玄帝庙建立碑记》记载:“黎阳以南四十里,渭水(卫河)之西刘家渡(现名牛村)东,旧有祖师行祠,前修百有余年矣。祭祀立庙,会依庙兴。”由此可推断,添仓会的兴起当在大明永乐年间(距今600多年)。“添仓”意为向粮仓里增添粮食。
玄帝庙,也就是位于牛村的铁瓦琉璃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损坏的玄帝庙石碑,如今又被村民移进了大殿,残缺的碑文依稀可辨,碑文记载了玄帝庙修建年代和添仓会的历史。
为什么当地人把添仓会叫九流渡添仓会呢?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张连春说,据《浚县志》记载,刘家渡渡口在元代就有了。因渡口摆渡的船主姓刘,所以渡口被人称为刘家渡。后来,移民渐多,遂成九村,刘、流谐音,渐变至今,刘家渡也就成了九流渡。
沿河的9个村庄分别是浚县小河镇的雷村、郝村,新镇镇的彭村、赵村、侯村、蒋村、高村、官庄和玄帝庙所在的牛村。9个村地处五县(浚县、滑县、淇县、卫辉、延津)交界处,东临卫河,西瞻太行,十里沃野,农茂粮丰,但地势低凹。历史上,由于卫河不断泛滥,连年决口,庄稼遭淹,收成不保。当时民众对水、火等自然现象蒙昧无知,面对灾难只能向想象中的天地神灵求助,于是九村共建一庙,即牛村铁瓦琉璃庙。每年春节过后,当地民众就把年年添仓的期望寄托于庙中的水、火二神,进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添仓会祭祀活动。与大伾山、浮丘山因朝山进香而形成的大型社火汇演不同,添仓会只是以祈求丰收为目的的祭祀活动。
九村共一会,村村轮流办
由于九村共一会,轮流坐庄,多年来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规”,而且严谨有序,代代传承。所以轮到某村主会,该村就会推定产生一位大会首(总管),多位会首。年复一年,目前,这些村庄依旧在传承着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每年春节一过,主办添仓会的村庄就要提前准备了,提前扎棚并请剧团来村里唱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添仓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九流渡添仓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成立了浚县新镇镇牛村铁瓦琉璃庙管理处,并将添仓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先后列入县、市、省三级政府非遗保护名录,使得这一民俗文化在本区域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并活态存在。在传承人张文祥的带领下,村民们对已经失传多年的“跑马匹”、“顶灯”、“定缸”表演项目,以及神棚搭建的复原等进行了挖掘、抢救,使之重现在添仓会上。
上午10时左右,当记者赶到侯村添仓会活动现场时,表演现场已挤满了等待观看演出的人,地上一层厚厚的鞭炮碎屑为添仓会增添了喜庆色彩。
张连春说,添仓会,又叫火神会、长鞭会,意在祈祝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传说清末明初,一位赵村的首富总觉得水、火都关联民生,于是到滑县车村请来火神安放在家中。后觉终非长久,就在玄帝庙东廊房后建庙一间,火神得居偏位。又因赵家财大势大,添仓会期间捐资较多,左右了村民意愿,轮会时各村只请火神就延续下来,故添仓会又叫火神会。
燃放火鞭(爆竹)是添仓会上的一大奇观。每到添仓会时,村民们就买来火鞭,纵列高树或横排高墙,火鞭连响两小时以上。所以,有村民也把添仓会称为“长鞭会”、“场边会”,蕴含在打粮的场边喜看来年丰收的寓意。
张连春从小生活在卫河边,见证了近几十年来添仓会的演变和发展。据他介绍,他小时候,神棚里挂满了名人字画,内容全部是孝亲敬老的故事。
上午11时,参加添仓会表演的各村表演队准时在侯村村口聚齐。在鼓乐声中,表演队开始陆续进场表演。添仓会现场聚集了数万村民。在表演的队伍中,记者看牛村的“跑马匹”表演,只见小伙子们扮起野人状,光着上身,光着脚,手拿铁刀、铁铲,跟着节奏兴奋地舞蹈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每到添仓会时,村民们就会自发地将门前的道路打扫干净,“跑马匹”的人就会在村里舞来舞去。
一位在现场执勤的新镇镇干部讲,每年到浚县正月古庙会上表演的民间社火队有40多支,来九流渡添仓会上表演的社火队能达到20多支,添仓会也是继正月古庙会后的浚县第二个庙会。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失传多年的表演形式又开始出现,表演阵容越来越大,吸引的人也越来越多。
队伍返回牛村铁瓦琉璃庙,标志着一年一度添仓会结束。
专家:
申请国家级非遗
保护项目很有希望
乔台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月10日当天,记者在添仓会现场见到乔台山时,只见乔老先生身上挂着两部相机,一会儿出现在神棚,一会儿出现在表演队中,不肯错过每个精彩的瞬间。虽然现场尘土飞扬,乔老先生似乎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
乔台山说,九流渡添仓会主题直接,老百姓表达的愿望很简单,就是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很有特色。九流渡添仓会反映的是原始的农耕文明,特别是它的舞蹈,折射出刀耕火种的原始文明。此类主题直接的添仓会在中原地带只有浚县这一家,申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很有希望。
乔台山还说,九流渡添仓会是由九个村庄轮流举办的,这促进了村与村之间的交流,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和谐,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有好处。还有就是,哪个村子承办,那个村就有集会,既促进了社会交流,也促进了商贸活动。
谈到九流渡添仓会的传承,乔台山说,政府主导、协助、服务,村里主办,这样会更好。
本版图片:
晨报记者 赵永强 张志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