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连四六级证书都不用
2010年3月,在中央民族大学读大三的黄钟强从学校网站上看到了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双学位项目的信息。不久后,这所美国高校的副校长,及其“中国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中央民族大学。他们说,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拥有三大权威机构的“认证”,学生只需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3年,再到美国留学1年,毕业时就可以获得两校分别颁发的学位证书。
事实上,在大洋彼岸,这所美国公立大学并不起眼。它在1918年建校,长久以来是一所大专学院,直到1987年才获得正式大学资格。从2003年开始,19所中国高校陆续与该校合作推出国际项目。黄钟强回忆,报名参加双学位项目后,他将成绩单、英语能力证明等文件扫描成电子版,发到“办事处”的电子邮箱。“他们对成绩没什么要求,英语也不需要雅思、托福,甚至连四六级证书都不用,只要我去英语系找个教授签个名就可以了。”3个月后,这一批报名的9个学生全部获得赴美资格。
直到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系统与高等教育委员会携手调查狄克森州立大学,完美的合作才被一一戳穿。
用模板做成绩单名字都忘删
调查结果在2011年2月10日正式公布,报告长达40页。在完整复核了过去9年参加双学位项目的所有学生档案后,调查发现至少15名学生没有达到项目规定的最低要求,就被轻易录取。
报告指出,学生们申请时接触到的中介自称是狄克森州立大学的员工。“中国学生的所有文件都通过这些中介传递”,而狄克森州立大学“几乎接收不到任何直接来自中国院校的官方文件”。报告特别强调,中介传来的中国学生电子成绩单问题很多,“一些学生的成绩单上印有两所高校的名字,或者是他们用模板时忘了删掉名字”。报告中唯一被点名的中介便是“狄克森州立大学中国办事处”。
事实上,赴美不久,黄钟强就隐约感觉这个国际项目“有欺骗成分”。2011年春天,新一批中国留学生到狄克森州立大学注册入学。黄钟强发现一些学生来自上海剑桥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这些校名让他感觉很陌生。
校长把扩招作为一大目标
黄钟强还不知道,狄克森州立大学当时已经陷入招生丑闻。一名曾经去该校参加学术会议的科研人员无意中发现自己被列为“大学新生”,从而揭发了该校虚报招生数字的问题。
过去几年,招生不足成了这所高校的一大难题。在狄克森,石油产业正蓬勃发展,许多年轻人更愿意投身高薪的石油工人行列。2008年3月,新校长理查德·马克卡林刚刚上任,就把扩大招生列为该校一大目标。比起美国本土,更大的生源市场显然在遥远的中国。2010年3月和2011年4月,这名校长两次来中国巡回访问众多中国院校。
过去几年,美国许多州都在缩减高等教育经费。美国教育专家认为,一些美国公立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也是受利益驱使。
留学生的成绩基本是A
在狄克森州立大学,国际学生学费一年约为7.8万元,但双学位国际项目为中国学生提供相当于学费53%至62%的奖学金,折算下来,中国学生所需费用仅略高于美国本地学生。这样的国际项目在中国大受欢迎,这个美国校长的招生大计也一路畅通。
在留学中介的承诺及狄克森州立大学的默许下,中国学生赴美后甚至可以随意改变专业。在中国攻读市场营销的黄钟强,到美国后选择了金融专业,一些学生甚至选择了跨度更大的不同学科,例如从财务学跳到了传播学。报告说,这意味着,许多学生仅读了某个专业一年的课程,就获得了“相当于完成4年学业的学位证书”。
调查人员发现,在一些课程中,留学生的成绩基本是A,一些挂科的学生也被赋予特权,成绩单上不留任何污点,下学期重修便是。
此前9年,这些国际项目颁发的文凭数量节节上升,2003年至2008年仅授予了35个文凭,但随后4年发出的文凭总数猛升至559个。而报告指出,在已经颁发的410个学士学位证书中,400个学生还欠缺学分或文件。
该校是中国教育部认可的
在中国,许多高等院校同样对狄克森州立大学背后的问题熟视无睹。去年8月,虚报招生数字事件被曝光后,这所高校在美国本土已经受到广泛质疑。不久后,校长马克卡林被勒令辞职。但狄克森州立大学在中国依然活跃,直到近日,调查报告在美国正式出炉,中国舆论才一片哗然。一时间,狄克森州立大学被一些中国媒体报道为“野鸡大学”、“冒牌大学”,人们随后才发现,该校是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正牌美国大学。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要求驻美使馆教育处核查有关情况。
报告发布当天,狄克森州立大学教育、商业及应用科学学院院长开枪自杀身亡。报告公布后,该校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也提出辞职。该校公共关系主任玛利亚·莫尔表示,狄克森州立大学还将继续与中国院校合作,但目前所有合作协议已被中止,有待复核,另外,该校今后会亲自招收国际学生,不再委托中介机构。
核心提示
一夜之间,黄钟强从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获得的文凭似乎变得一文不值。针对这所位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高校,该州的教育监管机构近日发布了一份内部审查报告。根据报告描述,狄克森州立大学俨然成了一座专为留学生打造的“文凭工厂”。而这座“工厂”里,96%的学生来自中国,其余的来自俄罗斯。
·背后·
一片迷雾之中,反思的声音已经响起。一些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开始提出疑问: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开拓国际合作,但到底谁来监管这些国际项目?谁又能保证在离主校园千里之外开展的项目质量合格?
面对不断增加的国际项目,这些专家的一致观点是:美国认证机构缺乏资源进行监管,大多数时候,他们也没动力去监管,因为只有极少数美国人参加此类项目。而美国州政府更没有动力,因为这些国际项目根本没有服务州内居民。
(据《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