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是所有发病率低于1/10000的疾病,多数来自遗传,患有罕见病的孩子生下来就注定一辈子要忍受病痛的折磨。2月29日是“国际罕见病日”,在这天,记者探访了我市淇县一对身患罕见病的小姐弟,由此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
传递关爱
□晨报记者 秦颖 渠稳
罕见病让生命变得脆弱
每天早晨,已经十几岁的葛瑞琴和葛经理的吃喝拉撒还需要人照顾,看到身边同龄人奔跑的身影,他们只能安静地坐着看书。如果您以为是两个孩子性格内向,那就错了。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奔跑,但他们只能在周围人的帮助下生活,因为姐弟俩都患有因先天遗传性缺陷引起的胶原纤维病变,俗称“玻璃人”。
记者了解到,先天性胶原纤维病变,是罕见病的一种,又称“成骨不全症”,或“脆骨病”。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由于先天遗传性缺陷引起的胶原纤维病变,导致他们的骨质薄脆,像玻璃一样,经不起碰撞,甚至连睡觉翻身、起床过猛都会造成骨折。患者的身体犹如易碎的瓷器。所以,这类病人又被称为“瓷娃娃”或“玻璃人”。
“听妈妈说我刚学走路时,沿着桌子走,站不稳摔倒后右胳膊就骨折了,从那以后,我的胳膊多次发生骨折。”葛瑞琴说,5岁那年,葛瑞琴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着玩,可当她不小心踩着一块柿子皮摔倒后,她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随后,家人发现比葛瑞琴小两岁的弟弟葛经理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父亲带着他俩先后到县里、市里、省里的医院求诊,但在高额的治疗费面前,他只能选择在县医院给孩子治疗。
经过两次手术,葛经理的腿中先被植入钢板,又被钉上钢钉,仍无法正常愈合,最后还是畸形愈合。从那时起,3岁的葛经理也没能再站起来。
到现在,姐弟俩已经不记得各自骨折过多少次了,在他们的记忆中,骨折无处不在,摔倒,用力过大,睡醒时起得猛了,甚至连翻身,都容易骨折。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从2004年开始,姐弟俩发生骨折后,都是他们的父亲在家里用木板给他们固定。
由于常年无法走路,目前,葛经理的小腿严重变形,平时主要以凳子为支撑坐着。葛瑞琴的右臂也因多次骨折后畸形愈合,手臂抬不过肩膀的位置,每天早上都是弟弟帮她梳辫子。
罕见病患者的痛苦与无奈
2010年9月,葛瑞琴、葛经理在政府、社会和同学的帮助下,依靠自学双双考上了淇县高级中学。可面对今后的生活以及遥遥无望的病情治愈率,葛瑞琴的母亲一脸惆怅。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与葛瑞琴和葛经理一样,不幸患有罕见病的人,在我国还有很多。
在我市新区的一家幼儿园内,每天晌午,幼儿园加餐的时候,4岁的琳琳(化名)都会开心地从老师手中接过妈妈为她准备的小零食。她很喜欢这些酸奶、曲奇,因为妈妈告诉她,这都是全幼儿园里最好的。但妈妈没告诉她的是,这些都是父母托人专门为琳琳购买的特制糕点。琳琳的父母不是在溺爱孩子,而是一对父母倾其所有地维持女儿的生命,因为他们的女儿是一个苯丙酮尿症(PKU)患者。
苯丙酮尿症,平均发病率低于1/10000。患有这种病的人,由于体内缺乏一种酶或其活性不足,造成体内苯丙氨酸(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无法分解、代谢,在血液中聚积,并损伤大脑,让患者慢慢变傻、自残,甚至死亡。由于天然蛋白质中都含4%~6%的苯丙氨酸,远远超出患者所能承受的健康极限,因此,他们必须严格控制饮食,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一生将与肉、蛋、奶、豆制品绝缘,甚至连普通的米、面对他们来说,都像毒药一样。
“由于苯丙酮尿症患者非常罕见,还有一些孩子在之前很长的时间里,一直被误诊为脑瘫,等到被确诊为苯丙酮尿症患者时,不少患者的大脑已经受到损害,智商相当于幼儿园小孩的水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对记者说。
苯丙酮尿症患者要吃特制的食品,而每个月五六千元的食品开销也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而更多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家庭,再节俭也无法维持孩子昂贵的特食费用,只能选择放弃,眼睁睁看着孩子变得痴痴傻傻。
罕见病现状 “这么看来,罕见病并不罕见,希望国家和更多的医药企业关注罕见病患者,让他们能得到及时治疗。”2月29日,记者在街头采访了十几位市民,得知“国际罕见病日”的由来,不少市民如是说。
记者从国家医务网站上了解到,除了这些有明显特征的罕见病患者,还有很多查不出病因的罕见病患者。尽管罕见病的发病率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我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罕见病患者。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多数罕见病是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大约80%是由遗传缺陷引起,因此罕见病一般是指“罕见性遗传病”。对罕见病的定义,世界各地主要是以发病率为依据的。美国的标准是小于6.7/10000(即在全美3亿人口中,受累人数小于20万人),欧盟为5/10000,日本为4/10000,澳大利亚为1/10000,中国台湾也确定为1/10000。对此,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发病率在0.65/10000~1/10000,据此确认的罕见病共有5000种~6000种,占人类全部疾病的10%。
3月5日,记者从市卫生部门、市红十字会等多个部门了解到,我省尚未针对罕见病设立专科分会或专门的救助项目。据了解,目前,我国只有上海设立了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2011年年底,上海已有12种可治疗的罕见病取得了部分医保报销和基金互助。尽管如此,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罕见病医疗保障制度,依然显得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