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范丽丽
一起来
核心提示 3月3日是全国第13个爱耳日。《淇河晨报》与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举办了“爱耳知识”健康大讲堂,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华玮就“耳部的解剖与疾病的预防”开展了专题宣传教育讲座。来自全市的100多名《淇河晨报》小记者和市民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四楼多媒体厅了解爱耳知识。
“耳朵除了有听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呢?有人知道吗?”华主任说,“耳朵另一个作用就是保持平衡”。3月3日的讲座上,华主任就耳朵的组成部分、声音的传递、日常用耳常识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的小记者和市民受益匪浅。
不要经常挖耳朵
耳朵痒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情况,为了消除钻心的奇痒,人们习惯用发卡、火柴、牙签、指甲等挖耳朵,图一时之快。有些人甚至养成了没事儿就挖耳朵的习惯。据华主任介绍,耳道分泌物俗称“耳屎”,有保护耳朵,消炎抗菌的作用。经常挖耳朵极易引起外耳道发炎。患了外耳炎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它可能诱发脑膜炎。另外,人的耳道只有2厘米~3厘米,挖耳朵的过程中,有可能损伤鼓膜。最可怕的是,经常掏耳朵容易患乳头状瘤。
养成健康的听音乐习惯
“音乐并不总是悦耳的,有时候它也可能是噪音,是听力的杀手。”华主任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接触过许多因为听音乐导致听力丧失的病例。内塞式耳机离鼓膜很近,特别是在睡前听音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鼓膜一直在振动,无法休息,极易导致神经性耳聋。华主任建议,每天听音乐不超过1小时,听打击乐、摇滚乐时,每20分钟休息一下,尽量不要使用内塞式耳机。
打手机有技巧
有小记者问:“打手机多长时间合适?”华主任说,手机在接通的一瞬间辐射最强,对鼓膜和神经都有伤害,所以,在手机接通之后3秒钟,再接听比较好。同时,接电话时,最好双耳交换着听。
另外,华主任说,游泳时谨防耳朵进水。由于泳池里的水比较脏,耳朵一旦进水,可侧头单脚跳动,让外耳道里的水流出,或用棉签吸干水分。儿童尤其应注意,不要跳水,因为跳水时水的冲击力强,更容易让水灌进耳朵里。
据现在聆听讲座的市民说,关于爱眼知识的讲座很多,他们对用耳常识了解得很少,不来听这场讲座,还真不清楚耳朵也是很“娇贵”的器官呢。
“小虫子进了耳朵怎么办?”“捂着耳朵说话为什么感觉声音大呢?”“夜里耳朵疼了怎么办”……讲座结束后,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华主任一一进行解答。《淇河晨报》“爱耳知识”健康大讲堂第一讲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