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荒造林,6年绿化3500亩荒山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2012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开荒造林,6年绿化3500亩荒山
——记淇县绿化荒山带头人徐林山
  徐林山正在开辟荒山种树苗。晨报记者 秦颖 摄
 

  □晨报记者 秦颖 渠稳

  核心提示

  凭借个人的力量绿化3500亩荒山,这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可在淇县北阳镇山头村蔡庄,就有这么一个不服输的人,他立志靠自己的能力让家乡的荒山披上绿衣。在他开发荒山6年的时间里,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苦创业。他开路架电、建池蓄水、治理荒山。他种植果树开发经济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计划让10000余亩荒山披绿滴翠,他就是北阳镇山头村蔡庄村民徐林山。

  希望打造山里人的

  “绿色银行”

  

  “他投资了近200万元整修园区道路10余公里,其中硬化路面4公里;投资35万元安装4000米高压线路、100安变压器;投资25万元修了1500平方米的蓄水池,这些都是村民们以前不敢想的。6年的时间,他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给北阳镇山头村蔡庄自然村来了个大变样,黄土地上有了绿色的影子。6年来,他种植各种绿化苗木50000株,经济树30000株,这几年来他共投资550余万元在这片自然村上。”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荒山开发需要不断地注入资金,徐林山为了这片荒山,开辟出了新的事业重心,他先后进行林业调查规划、营林、绿化、种苗、绿化达标、干鲜水果基地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退耕还林工程、林下经济养殖等项目建设。在他的努力下,荒山绿化开发项目一个个地被实现,也圆了他心中的梦。

  现在,徐林山的荒山治理已经初显效果。3500多亩的荒山已经树成行、绿成荫,果木硕果累累。经查验苗木成活率达到98%。

  徐林山笑着说:“现在开发治理的荒山,计划将来建成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山庄,让绿起来的大山成为城里人休闲的地方,山里人的‘绿色银行’”。

  

  万亩荒山披上绿色外衣

  

  从2006年徐林山承包开发荒山之日算起,至今已有6个年头了,由于他对林业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他在荒山开发和绿化荒山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也结出了累累硕果。“靳月英‘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希望像靳大娘一样在绿化荒山方面活到老,干到老。”徐林山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他心中的美好愿望。

  “到目前为止我承包的10000余亩荒山,现已绿化了3500亩,累计植树30多万株,其中营造用材林1000亩,栽植速生杨树30000株,营造防护林300亩,种植松柏树10000株,营造经济林1000亩,种植柿树、核桃树、玫瑰、枣树150000株,绿化荒沟三条,种植槐树40000株。”徐林山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展示着近几年来的丰硕成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徐林山还在林区里搞起了生态养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我总共养殖了土蛋鸡5000只,全部采用农家原始的散养方法,让其在大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由成长,放任采食,从幼鸡到成鸡全部以野菜、昆虫、杂草、五谷杂粮等为食,饮用天然地矿水,不喂任何添加剂和加工饲料。”徐林山笑着告诉记者,他的林园现已初步形成了林果种植→套种牧草→放养土蛋鸡生产模式,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谈到未来的打算,徐林山告诉记者,他准备在林区建设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中型蓄水池,扩种300亩玫瑰花;搞好养殖业,计划饲养鸵鸟500只、养鱼20000尾、野猪生产3000头,把家乡的荒山林区建成现代化旅游休闲式森林公园。

  徐林山的绿化事业,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山上有林,林在山中,他打算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林业种植上来,为鹤壁的林业绿化事业不懈努力。

  民营企业家爱上家乡绿

  

  现年55岁的徐林山出生在淇县北阳镇山头村蔡庄。因从小在山区长大,幼年的他就对大山有着深厚情感,立志在山区家乡干一番事业。高中毕业后,他曾在山区老家开办过大理石厂。因能吃苦善动脑,生意被他经营得有声有色,收益颇丰。1995年,在父辈的支持下,他走出大山,又创办了淇县云梦山武术学校。在他精心管理下,学校办得极为成功,受到了省、市、县的表彰,徐林山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民营企业家。

  “当时各种荣誉扑面而来,我也因为做企业的原因到过全国很多地方。看着其他地方满目的绿色,我忽然发现家乡的那片荒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忘不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徐林山告诉记者,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绿化家乡那片山的道路。“政府也很支持我,看到家乡人期待的目光,我当时就立誓为山区家乡作贡献,让家乡的荒山果树成行,绿树成荫,满山生金。”

  于是,2006年徐林山毅然承包了家乡北阳镇山头村蔡庄自然村10000余亩的荒山,创办了淇县太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身心地投入到荒山的开发和绿化造林中去,希望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为子孙后代留一片翠绿。

  冷嘲热讽坚定了他绿化荒山的信念

  北阳镇山头村蔡庄自然村,坐落在淇县西部太行山区,荒山开发总面积10000余亩,这里荒山秃岭,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差,到处沟壑纵横,荆棘丛生,土壤贫瘠,十年九旱,没有水源,山地荒芜,很多开荒人面对这片山区都纷纷摇头。可徐林山不信这个邪,2006年3月,他正式承包了家乡的万亩荒山。可当徐林山带着他承包自然村的梦想回到家乡时,迎接他的不是期待的目光,而是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和劝诫。

  “当时有忠言劝告者,也有冷嘲热讽者,我明白大家的好意和担心,但是绿化家乡的荒山, 造福乡里,惠及子孙后代是我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怎么会这么轻易改变?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我终于说服了家人,投入到绿化荒山中去。”徐林山现在还能回忆起周边人的目光,在一片极其复杂的注视中,他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开始带领全家人上山造林绿化,播种绿色。徐林山知道绿化荒山有难度,可没想到刚一开始大自然就将自己的威力毫不掩饰地展现在徐林山和他家人面前。荒山如何开发、资金的短缺、技术人员的缺乏等诸多困难一一摆在他的面前。

  “为解决资金问题,我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关系,东挪西借、集资贷款筹备资金。为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我诚恳邀请林业专家到荒山上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了山上山下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制订了开发建设荒山的总体规划。”徐林山向记者轻描淡写地讲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可熟悉整个情况的人都知道,绿化沟壑纵横、荆棘丛生、十年九旱、没有水源的荒山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只要我坚持,山会变绿”

  “荒山土少石多,土质差,质地坚硬,土壤肥力低,水源奇缺,造林难度很大。多年来,山头村蔡庄自然村让许多拓荒人都望而却步,开发绿化谈何容易。”淇县林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事业有成的人都有一股韧劲儿,但是山头村蔡庄自然村确实是一个“难啃的山头”。

  当记者将林业局工作人员的话转述给徐林山时,他只是笑着说,时间过去久了,也忘记当年的那种苦了,只记得现在的甜。当记者问如何确定自己能成功时,徐林山笑着说,“我当然不会畏惧和退缩,有困难不奇怪,有难题就解决,总有一天这些苦难会一一破解,只要我能坚持,山头总会变成绿色。”

  徐林山告诉记者,水是栽树的保障条件,治山必须先治水。“我首先在山脚下挖了5个4米深的大坑,用石头桨砌,建成了5个200平方米的池子,让雨水流入池中。同时还找来亲戚帮忙,开山劈岭、垒堰造地,筑起层层小梯田。我记得开始我们共垒堰50多条,造地300亩,那个时候就已经可以栽植核桃树、杏树、冬枣树、无核枣树、甜柿子树等果树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当年我们就种植了30万株果树,到2007年山上已经有了每年十几万元的收入,这更增加了我治山的决心。”徐林山告诉记者,治理荒山的最大困难还是资金问题。最初因投入大,他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治山上了。好在各级政府对于治理荒山都非常支持,给予了很大帮助。

  徐林山告诉记者,他心中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承包荒山的最终目的——治理荒山、绿化荒山。为了绿化荒山,他开始动脑筋制订一些可以帮助改善荒山的项目,于是一个可以赢利的绿化链条渐渐形成。他开始开发太行山绿色旅游、林下经济养殖等建设项目。随着开发力度加大,他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每年都有百十万元资金可以用在山上。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不仅实现了绿化荒山的梦想,也造福了家乡父老。

  门外汉成了“全把式”

  在徐林山开发荒山的过程中,荒山的监护问题也给他带来了新的麻烦和挑战。为了阻止牛羊入林,承包的荒山几乎成了他得罪人的焦点。

  “村里家家户户都养有羊或牛,大家觉得上山放牧理所应当,可是我那些刚栽种下的苗木经不起牛羊的啃咬,于是我们家的各个成员都成了看管员。除了种树,看护苗木也成了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一开始乡亲们并不理解,所以最初我得罪了不少村里的人。”徐林山告诉记者,几年前春天的一个早晨,他一茬栽种的一千多棵石榴树和两千多棵山萸肉树一夜之间被人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扔了满地。“当时我一气之下想直接找那些‘冤家’算账,但当我冷静地分析情况后,认为都是乡里乡亲的犯不着结仇积怨,及时挽救还不晚。于是,我没有吭声而是默默发动家人和亲友及时把树苗重新种上。”

  徐林山告诉记者,从那之后他明白了维护的重要性。于是他自己组建了一支管林护林工作队,并开始挨家挨户向村民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挨家挨户地摆事实、讲道理,通过他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村里人都被他的真诚感动了,逐渐开始理解和支持他了。

  “现在,牛羊入林的事少了,主动帮他看树的多了。”山头村蔡庄一位村民提起徐林山,便竖起大拇指,“老徐对事业还真有一股子执著和倔犟脾气,他现在已经在林果技术管理上从一个‘不行’的门外汉,变成小有名气的‘全把式’了,大家现在有啥林果种植的问题都向他请教”。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