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英玲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英玲

关英玲(左二)与王楠(左一)和自己的女儿及朋友的合影。

 

  白衣天使 浓浓母爱

  “代理妈妈”

  □晨报记者 周凯楠 文/图

  4年来,关英玲与“她的孩子”王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去探望王楠,给她送去学习用品、衣服……在关英玲浓浓的关爱中,原本内向寡言的王楠,变成性格开朗、言行活泼、学习优秀的快乐少年。

  “只要用真情对待孩子,总有一天会换来孩子的真心相待。留守儿童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所以,我每次都会用母亲特有的细心和耐心去关心爱护她,至少让她觉得不再孤单无助!”3月10日,在山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记者采访的关英玲说,“我和孩子相处完全是心与心的交流,真心地去关心她,就会收获信任,收获幸福。”

  今年33岁的关英玲参加工作已有12年,就职于山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现为一名资深的护理工作者。在12年的护理工作中,她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医院,用护士的温情细心照顾着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

  2008年6月,“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共建和谐鹤壁”活动在全市开展,关英玲积极参与,踊跃报名,成为淇滨区翟村一名留守的小学二年级学生王楠的“代理妈妈”。

  3月10日上午,记者在关英玲家里看到了一组特殊的照片,上面有关英玲与王楠初次见面、母女三人一起出去游玩、关英玲为王楠带上粉红色的发卡的场……一张张照片像电影一样,回放着“母女”二人多年来相处的片段。关英玲看着摊在桌上的照片十分开心,向记者讲述四年来,她作为“代理妈妈”的特殊经历。

  母女初次见面 一盆水洗去尴尬

  2008年6月的一天,似火的骄阳笼罩着天空。就在这样酷热的一天,关英玲以“代理妈妈”的身份来到了翟村一名留守儿童的家里,见到了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王楠。

  提起初见面的场景,关英玲记忆犹新。“想想当时的小楠是多么内向啊!只顾着躲在爷爷奶奶身后,看着一群陌生人,眼神里充满了排斥与无助。”关英玲感慨道,虽然她之前做过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初次见面时,仍被眼前这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小姑娘给惊呆了。

  关英玲说,王楠当时已有14岁,但因身材瘦小且性格胆怯,所以看上去像个不满10岁的小女孩儿。“很多农村孩子上学晚,当时,王楠才上小学二年级,作业中的差错率也比较高。”关英玲说。

  为了消除与孩子之间初见面的尴尬,关英玲就以一名代教老师的身份与王楠打交道。关英玲拉着王楠的手坐下,温柔耐心地问起她的功课,还查看了王楠的作业。出于对老师的尊敬,小王楠稍微放松了一些,开始认真地听这位“不速之客”辅导功课。

  关英玲边翻看孩子的作业,边记下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一一为王楠指出。由于室内温度较高,关英玲很快就热出了一身汗。这时,王楠突然起身跑出门外端来了一盆水,让她擦脸降温,这一举动让关英玲十分感动。“这女孩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又孤僻,但她善良聪颖,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就决定当好‘代理妈妈’!”关英玲说,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关爱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是“代理妈妈”最基本的良知,应该让每一个留守无助的孩子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和关爱。

  鼓励孩子勇敢 力当坚强后盾

  留守儿童的心情都一样,但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记者了解到,王楠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每年很少能回到家中看望女儿,王楠自懂事开始,就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家里,因爷爷腿脚不便,奶奶患有眼疾,她从小就很独立、懂事,性格却逐渐变得孤僻。别人的孩子放学回家后都能依偎在父母身边,而王楠回家后只能帮着爷爷奶奶料理家务。生活上没有父母可以依靠,在学校受欺负时,也没有父母、朋友可以倾诉,这在王楠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关英玲得知这些情况后,不断鼓励王楠去结交朋友,主动向可以信任的人倾诉内心的迷茫和痛苦。2009年9月,关英玲去看望王楠时,突然发现孩子的课本上被画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画。关英玲记得王楠一向爱惜自己的课本,很少在书上乱涂乱画。

  看着课本上出现的小乌龟、小狗等图画后,关英玲小心翼翼地问王楠这些图画的来历。“这孩子十分敏感,如果不讲究方式直接去问,不但问不出原因,还会伤了两人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

  关英玲和蔼可亲的态度消除了王楠的畏惧感,王楠告诉她,这些图画是一些调皮同学的恶作剧,她看着心烦,后来也开始在课本上画了起来。得知孩子内心的无助和怯懦,关英玲回到家后久久无法入睡,她就此事和丈夫谈了一夜。凌晨3时,关英玲突然起床,开始在网上查找小学生心理教育知识,搜集了不少相关的解决方法。

  后来,关英玲把王楠带到新区玩,途中,她不断跟王楠谈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二人边吃东西边聊天。

  随后,关英玲开始跟王楠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鼓励王楠勇敢面对欺负自己的人,主动结交可以帮助自己的人。

  “我当时就告诉小楠,如果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可以寻求家人和老师的帮助,我是她最坚强的后盾。”关英玲称,自从那次沟通之后,王楠渐渐开始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时还主动给她打电话,讲述自己在学校感受到的来自同学的友谊和老师的关心,“母女”二人的关系日渐亲密。

  路途不便

  花3小时

  看一次孩子

  提起与孩子相处,关英玲坦承自己与王楠平日大多用电话联系。

  每年,关英玲都会去看望孩子3次~5次,每周都会给王楠打电话,了解她生活、学习的情况。每次通话时,关英玲都会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回答。

  关英玲告诉记者,因王楠所在学校的教育水平所限,王楠到现在都很难完整地描述一件事情。

  两人相处久了,关英玲也习惯了从王楠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孩子的想法。

  “我一直鼓励她跟我交流时用普通话,也不断纠正她的一些发音和病句。”关英玲说,她越来越感觉到王楠与自己童年时的性格很相似,所以,她也更加理解和关心这个女孩的内心世界。

  每逢王楠在电话里支支吾吾,关英玲就会猜想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她就会在第二天一早,从山城区坐公交车赶到新区,再从新区的黎阳路转车去翟村,然后步行半小时,走到王楠家。

  趁王楠还没放学的时候,关英玲就向王楠的爷爷奶奶询问王楠的情况,从而得知孩子最近缺少哪些物品,或是遇到哪些困难。

  关英玲从自己家里出发到王楠家需要3个小时,她通常会在上午10时左右赶到王楠家里或者王楠就读的学校,然后用剩下的大半天时间,带着王楠逛逛新区,再买些学习用品送给她。

  真心得到回报

  多年相处成就母女情分

  有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已有一个女儿的关英玲则认为,虽然“代理妈妈”和妈妈的身份不同,但也不用刻意区别对待孩子,伟大的母性会让人本能地去爱护任何一个孩子。“给自己女儿买东西时总会想到王楠,所以我总买双份,这让我的女儿十分不满。”关英玲讲述自己在处理女儿和王楠之间的关系时,露出了无奈的笑容。自从结识了王楠之后,关英玲不断地向女儿介绍这位从未谋面的“姐姐”。起初,女儿听到王楠的名字十分欢喜,也很有兴趣听关英玲讲述王楠的事情。然而一到买东西时,关英玲的女儿便耍起了独生女的脾气,对任何东西的占有欲十分强烈。为此,关英玲没少批评女儿。“有次我去看王楠时,她缠着我要去公园玩,还对买双份礼物的事儿提意见,后来被我给赶回家去了。”关英玲笑着提起此事,后来便陷入沉思。

  因为自己是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关英玲为王楠考虑的事情就多了起来。点点滴滴的事,丝丝缕缕的爱,汇成一股股暖流,流进王楠的心田。今年年初,关英玲将女儿和王楠一起带到新区游玩,两个女儿见面后,都很羞涩,尤其是王楠,一路上几乎不说话。三个人来到淇河边看风景,关英玲的女儿高兴极了,在河边又跑又跳。这时,关英玲突然看到让她感动的一幕:王楠一直跟在妹妹身边,用身体护住玩得不亦乐乎的妹妹。“就是那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非常欣慰!”关英玲说,王楠在游玩中不断护着妹妹,主动让给妹妹好吃的东西等行为,正是她们“母女”相处多年以来的默契和亲情。

  同事眼中的好人和忙人

  “帮助留守儿童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热心人的心愿。”对于关英玲当“代理妈妈”一事,山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不少职工都很熟悉。一名姓张的老职工告诉记者,关英玲参加工作十余年来,对工作充满责任感,对社会充满爱心,认真照顾每一位患者,全身心照顾留守儿童,受到院内外一致好评。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护工作者都很忙碌,小关尤其忙。”关英玲的一位女同事透露,平日里,她们面对白班和夜班的更替交换就算有时间也只想好好睡一觉。春节前的一次假日里,她想找关英玲去逛街,谁知打电话一问,关英玲竟到翟村看孩子了。“在我们医院,大家都知道小关爱去看望孩子,这位代理妈妈的责任心很强!”

  2010年5月27日,在我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共建和谐鹤壁、争当代理家长”的活动中,关英玲被市里评为优秀“代理家长”,并获得了荣誉证书。

  在医院里,关英玲认真负责,对待病人热情周到,被同事们称赞。在生活中,关英玲身为“代理妈妈”,不但为留守儿童解决衣食之忧,还是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师益友。她定期去翟村和王楠谈心,节假日里,把王楠接到家中,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玩,鼓励王楠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她的爱心和行动,让王楠感受到了“代理妈妈”的博大情怀。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