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林书豪式的人物需要改变教育观念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养林书豪式的人物需要改变教育观念

 

  相比于赛场上不断刷新的个人数据,人们似乎更津津乐道于林书豪有如励志电影般的传奇故事。对于这股“林式风暴”,我市的中学生、家长、教育界人士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学生]

  [家长]   健康的人格更重要

  □晨报记者 张小娜

  有人说,错过了纽约尼克斯队的一路凯歌,而在纽约尼克斯队六连败之际关注林书豪,有点不合时宜,而作为一个8岁男孩的父亲,金呈亮却不这么认为,“在林书豪七连胜之际,对他的评价可以说是‘举世而誉之’,所有媒体都在赞誉这个英雄般的人物。在他连遭败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索林书豪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哪些启示。”

  在金呈亮看来,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关注要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将直接决定教育的方式和过程,“太强的功利性很容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制约,林书豪的成功可以用来说明这个问题。他在成长道路上也曾遇到课业重压和个人兴趣选择的问题,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开明、不功利的父亲,支持他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金呈亮介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康的人。

  在教育理念上,他跟妻子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妻子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但金呈亮认为学习成绩好不是教育唯一的目的,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独立的思维能力,使孩子具备健康的人格。“我希望我的孩子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他都能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够热爱生活,愉快地从事自己的工作。”金呈亮说。

  金呈亮说,当然,不功利并不是说对孩子的学习完全放手,林书豪有一个对他要求严格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功离不开父亲的开明,也离不开母亲的严格要求。而且,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也不允许家长完全放手,最起码要保证孩子能顺利升学、考学,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基本的腾飞平台。

  “不论是处在人生的巅峰期还是低谷阶段,我希望孩子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人生的低谷时,他要坚持不懈,有相信未来的信念,‘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被鲜花和掌声簇拥时,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骄不躁。”金呈亮说,林书豪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是充满自信的,他相信自己扎实苦练得来的实力,所以,当有机会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便一鸣惊人。而处于人生的巅峰时刻,林书豪也总是把球队的胜利归功于队友,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这一点很值得肯定。

  新晋偶像

  励志榜样

  □晨报见习记者 韩文雪

  

  “林书豪?我最近特别关注他!只要有他的比赛,我都会抽时间来看!”3月14日下午6时多,在鹤壁高中的篮球场上,当记者提到近来NBA球场上最火的篮球明星林书豪时,不少同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10天7连胜,单场个人拿下38分,林书豪在短短一周时间之内书写了NBA新的奇迹。”谈到林书豪在篮球场上所创造的个人神话,林书豪的铁杆粉丝王佳威特别兴奋。“我觉得林书豪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从高中校队到哈佛校队,他一直在篮球场上寻找着快乐。真正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之后,他一度只是默默无闻的替补队员,甚至两番被球队抛弃,找到了新东家后也被下放,一直坐冷板凳,不得不在队友家借宿沙发。不过,面对困难与挫折,他没有轻言放弃,依旧信心十足地训练,聚精会神地‘阅读比赛’,最后才一战成名。”

  一旁的苏宇告诉记者,林书豪的经历很励志。“我之前很喜欢姚明,现在又迷上了林书豪。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又在NBA赛场上风生水起,真的特别佩服他。他的性格也特别好,低调谦虚,说话幽默,具有良好的团队领导能力与协作能力,与队友关系融洽,队友们也都很信任他。虽然他在七连胜之后又惨遭六连败,但我觉得在竞技场上胜败都是平常事,而这也正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无论怎样,我都会一直关注和支持他。”

  也有部分同学对林书豪并不太“感冒”。“其实,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觉得林书豪算不上一流的控球后卫,他和一些顶级后卫在实力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每场的失误次数也比较多。当然,他的刻苦、努力、执着与永不放弃的精神还是很能给人带来许多正面能量的。”李伟说。

  高二学生杨牧也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林书豪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的经历或许只有在美国的教育制度和社会机制下才会取得成功。我想,在今后更多的比赛中,林书豪的能力应该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度或许会有所下降。”

  [教师]

  □晨报记者 王帅

  “林旋风”头顶哈佛毕业生和NBA明星的双重光环,一时风光无两,对此,我市部分教育界人士认为,应理性看待“林书豪现象”。

  在市培红高中的张同森老师看来,“哈佛”这两个字总会勾起许多父母望子成龙的美好遐想,但遐想之后应该是更加深刻和沉痛的反思。说一句早已被人说滥的话:假如林书豪生在中国会如何?进了高中,父母会让他打篮球吗?他过得了高考这道坎吗?所以,林书豪王书豪张书豪们只能是西方教育的产物。中国每年都有一批文理科“状元”,而绝大多数如今已“泯然众人矣”。

  “林书豪是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他接受的是以‘自由、民主、理性’为核心的西式教育。这一点很值得中国家长借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专攻教育学的小蔡告诉记者。

  高中教师璩先生认为,“他的爆发由很多因素促成,比如个人的勤奋努力、遇到了伯乐,还有家人的支持。他弟兄三个都喜欢篮球,他父亲就是一个篮球迷。林书豪的父母都是精英人士,早年就移居美国,家庭氛围和教育对林书豪的影响不可小觑。”

  张同森对此亦有同感,还特别向记者强调了两字——华裔。“也许是对国内教育的怒其不争吧,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我们只好把目光面向世界了。只要一沾上华裔这两个字,大家都要激动一阵子——2006年,第八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被我们考证出有‘龙’的血统;2011年,骆家辉成美国驻华大使,又让我们‘情窦大开’;这回又换成了林书豪。其实,林书豪在美国生美国长,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和我们有多大关系呢?”张同森认为,不改变教鸭子上树、松鼠游泳般的教育观念,要培养出林书豪、乔布斯等人物来,难!

  欢迎读者就本期话题登录腾讯微博(http://t.qq.com/qihechenbao)和鹤壁网(http://www.hebiw.com/)参与讨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