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生:让唢呐艺术活跃在民间
市二院喜庆建院五十周年暨综合病房楼开工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俊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浚县善堂镇人;
他是扎根于民间的唢呐艺术家,愿用自己的一生阐释唢呐艺术……

李俊生:让唢呐艺术活跃在民间

  以上图片为李俊生在表演唢呐绝活。
 

  □晨报记者 马珂 文/图

  今年49岁的李俊生,是一位农民艺术家,出生在浚县善堂镇西善堂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凡是熟悉他的人,无不对他高尚的艺德和精湛的技艺称赞不已。他凭着深厚的唢呐功底和独特的表演技巧,使古老的传统艺术——唢呐走出中原,让更多人了解。

  艰辛的生活铸就坚毅的性格

  3月22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农民艺术家。据李俊生介绍,兄妹九个中,他排行老四,出生在1963年的夏季,那是个洪涝灾年。听母亲说,他出生那天,他父亲离开家,带领群众去挖河。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他家能住的三间土坯房都塌了。邻居们帮忙在他家院子里用玉米秆搭了个简易棚,李俊生就出生在这个棚里。在当时靠工分生活的状况下,由于劳动力少,他们兄妹还小,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正是生活的艰辛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

  李俊生从小就喜欢听当时村里流行的地方戏——大弦戏。唢呐是大弦戏中的主要乐器,李俊生觉得嘹亮、豪放的唢呐声很动听。初中毕业后,他把学习吹唢呐的想法告诉了家人。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还很封建。李俊生的想法当时遭到家人强烈反对。

  “咱家辈辈都是种地的,为啥要学那个东西?唱戏吹喇叭的死后不能上祖坟。”李俊生的父亲甩下这句话后就气冲冲地走了。

  在强大的家庭压力下,李俊生赌气三天不吃饭,父母拗不过他,便不再反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他们如此看不起吹唢呐,我就一定要学出个样来,证明给他们看。”李俊生心中萌生了强烈的信念。

  芦苇坑里勤学苦练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同村李同海老师的启蒙下,他开始了一边学习吹唢呐,一边上学的生活。那时家里穷,经常吃不饱饭,每天黑窝窝、红薯面,晚上只能喝水。李俊生经常饿着肚子练习吹唢呐。为了鼓足劲,练习吹唢呐前,他总是把裤腰勒得紧紧的。

  据李俊生回忆,当时离他家不远处有一个很大很深的芦苇坑,为了不打扰四邻休息,那里就成了他练习吹唢呐最好的地方。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从被窝里爬起来,奔向芦苇坑,对着坑底的水坑吹,把芦苇当成听众。因为练习吹唢呐,当时腮肿嘴烂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冬季,嘴里吹的热气通过笛杆变成了水,再到笛碗时就结成了冰。

  在芦苇坑里,他不但认真练习基本技巧,还经常仔细倾听各种鸟儿的叫声,并细细琢磨。就这样,他在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自己创作的成分,一曲雅俗共赏的《俊鸟报春》便诞生了。芦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伴随着唢呐声过去了数十个年头。

  他知道,只有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使自己的唢呐技艺更高。为了继续深造,他又拜当时富有盛名的唢呐艺人姚振家(浚县豫剧团团长姚明修之父)为师,学习传统的唢呐曲子,后又师从大弦戏剧团常运启,学习唐宋大曲和“桂、山、泣、月”(桂枝香、山坡羊、泣阳回、月儿高,均为曲牌名)等经典唢呐曲子,并且在原来绷嘴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独有的演奏技巧,笑着吹、用鼻孔单吹和双鼻孔各吹一唢呐、嘴同时吹两杆唢呐等演奏方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

  

  “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李俊生付出汗水的同时,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2008年11月,李俊生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江苏省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并荣获“丰收杯”大奖。在演出中,一曲带着浓郁乡土韵味的《俊鸟报春》博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尤其是演奏到第二章节的“山淮啼晓”“莺歌燕舞”“林间嬉戏”和“金鸡晨鸣”时,很多外国朋友也竖起了大拇指。演出结束后,很多领导和外国朋友纷纷登台和他合影留念。

  此外,2001年5月,他在省首届民间艺术节唢呐大赛上荣获金奖;2006年4月,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8年12月,他被省民协授予“表演艺术家”称号;2009年7月,他被省人民政府评为高级民间艺术师;同年,他在第一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民间艺术展演中荣获金奖;2012年2月,他又荣获鹤壁市委、市政府“杰出文艺人才奖”。

  面对荣誉,他淡淡一笑,因为在他心中,民间听众才是最重要的。

  

  让唢呐艺术活跃在民间

  

  他深知唢呐艺术来源于民间,也要服务于人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活跃在豫北一带农村,风雨无阻。每当看到观众笑了,他就高兴地说,演出成功了。“观众的要求就是我的目标,我会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李俊生说。

  由于长年奔波,冬季的严寒,2009年下半年,他被医院诊断为重度肺炎,病情恶化,呼吸十分困难。病情好转后,主治医生在闲暇之余风趣地对他说:“俊生,你到阎王那边报了个到又回来了,差一点儿就转正了。”听完医生的话,他流着眼泪,用沙哑的声音吃力地问专家:“我的病好后还能继续吹唢呐吗?”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他说,他会一直用心去探索、创新,以此回报所有支持他的人。如今,在“学艺先修德”的原则下,他已经培养了许多弟子,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