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仅17岁的花季少女,本应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识的养分,憧憬美好的未来。然而,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几乎压垮了这个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面对着高达5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王陈琳和她的家人陷入危急之中。
为给王陈琳治病,父母变卖了家里所有可以换钱的物品,还卖掉了房子。即便如此,这对高额的治疗费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为挽救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一群曾和父亲出生入死的战友发起了爱心接力,一场充满真情和感动的拯救行动正在展开……
□晨报记者 渠稳 秦颖 实习生 席晶/文 张志嵩/图
噩运降临:按贫血治疗无效,实际上是白血病
王陈琳今年17岁,家住淇滨区钜桥镇王寨村,休学前在市育才学校读高中。4月26日,记者来到王寨村,见到了在家休养的王陈琳和她的父母。由于房子已经卖掉,王陈琳一家只能寄住在村委会大院。
村里的人告诉记者,王陈琳在家孝顺父母,在学校成绩优异,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这个孩子的命太苦了,花一样的年纪却患上了白血病,看着就让人心痛。”王陈琳患病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后,村民们都为她感到惋惜。
王陈琳的病还要从2011年年初说起。父亲王金海说,琳琳当时上高一,一次晨练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在同学的搀扶下,她勉强走回教室。这样的情况之后还发生过好几次。
“孩子说后,我们以为是营养不良造成的。”王金海告诉记者,琳琳很懂事,她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平时省吃俭用。每个月给她300多元的生活费,她总能省出一半,剩下的钱再拿回家。
“当时我和琳琳她妈觉得是孩子营养不良,便商量着给她补充营养。每到周末孩子回家,我们都会费尽心思准备些好吃的。”王金海说,尽管如此,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不但不见好转,琳琳头晕目眩的频率反而加大,并伴随着低烧。
2011年11月份,父母带着王陈琳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医院诊断结果为贫血,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依然没什么效果。后来琳琳和父母又来到京立医院复查,然而这次检查后,突如其来的噩耗让琳琳和家人震惊了——诊断结果为白血病。“医生说,由于我市医疗条件有限,建议我们再到郑州检查一下。”王金海说,他和妻子抱着一丝希望带着琳琳来到郑大一附院,但检查的结果依然是白血病。没想太多,王金海夫妇赶紧给琳琳办理了住院手续。
“第一次化疗就花去了7000多元,入院时交的两万元钱不几天就花完了。”王金海说,之后每天的医疗费用都要五千元至七千元。为给孩子治病,他让妻子留在医院照顾女儿,自己回家找亲戚朋友借钱。
父亲战友上演爱心接力
每次上万元的化疗费用及各种检查费用,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琳琳看到我们为了给她看病把房子卖了,主动要求放弃治疗。看着孩子这样懂事,我们哪能不管?”王金海的妻子流着泪说。
为救女儿卖房子,这个消息被王金海的战友知道后,“战友协会”的夏会长跟其他34个战友取得了联系,发起帮助王金海的行动。“我这些战友过得都不是很富裕,我真不想因此连累了他们。”说到战友们主动帮助他,王金海又一次哽咽了。
4月19日这天,对王金海来说,将是终生难忘的一天。34个战友一起来到王金海住的地方,将凑的三万多元钱交到了王金海手中。拿着这些钱,王金海为表感谢,要给战友们跪下,却被拦住了。“这是战友们的一点儿心意,钱不多,先用着,我们会再想办法。”夏会长几句朴素的话让王金海热泪盈眶。当天,他和战友们一起唱起了曾在军营里唱的军歌——《战友之歌》。
曙光:与哥哥配型吻合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用去了20多万的治疗费用,仅化疗就进行了四次。医生告诉我,琳琳的病情已经到了不能耽搁的地步。化疗虽然可以暂时控制病情不再恶化,但要想彻底治愈,需要找到与琳琳匹配的骨髓,进行骨髓移植。”王金海说。
当得知只要找到匹配的骨髓,就能彻底治愈琳琳的病,王金海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我愿意捐骨髓。”王金海说,经过化验,他和妻子的骨髓都不匹配。哪里能找到匹配的骨髓?这成了王金海挥之不去的心病。“医生说,如果去中华骨髓库求助,找到匹配的骨髓要等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琳琳已进行了四次化疗,这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必须尽快进行骨髓移植,这可咋办才好?”
在医生的建议下,王陈琳在外地打工的哥哥被叫了回来,并进行了骨髓化验。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化验,王陈琳的哥哥军军(化名)的骨髓完全匹配。“医生说,他俩的骨髓配型达到AA级,是最适合进行移植的。如果移植成功,琳琳完全有机会彻底康复。”医生的一番话,让王金海在绝望中看到了曙光。
“借给我钱的亲戚朋友都不让我打欠条,可我自己都记了下来,以后一定要努力挣钱偿还。他们的帮助,我一定会永记于心,等有机会了一定会报答。”王金海说,听到女儿有机会完全康复,他很高兴,可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用让他万般无奈。“女儿的病情实在不能再拖了,我只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帮我们一把。”
“病治好后,我要继续读书”
快要结束采访时,王金海给记者讲了一件让他难忘的事情。“女儿在郑大一附院住院期间,曾多次望着窗外的郑大校园,‘爸爸,等我病好了,我一定要努力读书,考到这里上大学。”王金海说,他听了这句话后,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现在,我只想把女儿的病治好,圆了她的大学梦……”
考虑到琳琳的病情,采访结束前只有摄影记者走进了她的“临时病房”。面对着镜头,琳琳笑着告诉记者,等病好后,她要努力读书,做有用的人,报答父母的恩情,报答帮助过她的人的恩情。
“现在不想以后,也不敢想以后”
王陈琳患白血病的噩耗,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家里人多地少,仅靠5亩薄田种些粮食,每年的收入勉强顾住全家5口人的生活。”王金海说。
王金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83年参军,在部队的四年,练就了他坚毅不服输的性格。王陈琳没得病前,王金海为让家人过得好一些,总会利用农闲外出为人开车赚钱贴补家用,但这依然难以改变家庭不富裕的现状。
采访中,王金海拿出琳琳从上小学到高中获得的奖状给记者看。“每个学期琳琳都能拿到学校颁发的奖状。就连在家养病期间,为减轻家庭负担,她还在镇上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孩子真是太懂事了,知道家里给她看病花了不少钱,她总是拖着病态的身体,坚持每天到镇上当家教。”王陈琳的母亲对记者说。
“琳琳和她的哥哥都很懂事,时常帮我们分担些家务,这让我们感到些许安慰。如果不是琳琳患病,虽然不是很富裕,我们家也算是其乐融融。”王金海压抑着内心的痛苦,给记者讲起了往事。“先是儿子结婚,后来孙子出生,给我们家增添了很多欢乐。直到2011年11月份,女儿被确诊为白血病后,整个家顿时陷入危机。”王金海抹了抹眼泪后说了一句“现在不想以后,也不敢想以后”,之后就陷入了沉默。
“琳琳患病至今,我们已经花去了20多万元。医生说,如果进行骨髓移植,还需要交25万多元的费用。医生还说,如果不尽快做手术,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王金海说,为给王陈琳看病,家里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元。“去哪里再找2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面对着巨额的医疗费,王金海愁得头发也白了,背也驼了。
为救女儿:卖房、求人筹钱
看到妻子陈秀兰每天在角落偷偷流眼泪,再也借不来钱的王金海看了看自己家的房子。“卖房,坚决要卖房,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倾家荡产也值得。”看着因缺治疗费用而被迫出院的女儿,王金海下定了卖房的决心。王金海家的房子是一幢二层小楼,这是他努力半辈子挣来的唯一值钱的家产。
“若是在城市,这幢二层小楼就值钱了。可在农村,顶多值五六万元。虽然卖不了多少钱,最起码可以解一下燃眉之急。”决定卖房后,王金海找到村委会,说出了卖房的想法。王金海要卖房的消息一经传开,街坊邻居纷纷过来劝阻。“老王,房子可不能卖,卖了住哪里?你可要想清楚啊……”
面对街坊邻居的劝阻,王金海说:“只要能治好女儿的病,别说卖房,让我干啥都行。房子没了以后还可以盖,若是女儿没了,我会遗憾一辈子。”
看到王金海下定决心要卖房,2012年2月份,同村的一位村民以8万元、高出预想3万元的价格买下了王金海的房子。“老王啊,我们家不缺房,我是被你救女的执着感动了,能帮你多少是多少吧。”这位村民说。
考虑到王金海家的困难,村委会主动腾出地方让王金海一家暂时居住,还专门给王陈琳腾出一间屋子,让王陈琳静养。“村长和支书知道王陈琳的病需要无菌环境,在我们搬来之前,村委会还专门找人对琳琳住的屋子进行了消毒。”王金海感激地说。
在村委会和村民的帮助下,2012年4月25日,王金海一家搬进了村委会大院。“虽然条件简陋,但暂时有了安身之处,我们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