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初,津巴布韦银行曾发行过面值为100万亿津元的钞票,起初它约合300美元,可很快就连面包都买不了。
非洲国家津巴布韦曾是个通货膨胀非常严重的国家,曾几何时,100万亿津巴布韦元连块面包都买不了。2009年3月起,津巴布韦政府宣布放弃本国货币,允许美元在国内市场流通。
通货膨胀终于得到遏制,可是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据美国《纽约时报》4月25日报道,在这个非洲国家,老百姓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市面上没有足够的小额面值的美元当零钱。
为何放弃本国货币?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东南部,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
1980年4月,津巴布韦宣布独立。当时,如何重新分配土地成了新政权当务之急,因为国内75%的良田控制在约4500名白人农场主手中,700万黑人仅占有剩下25%的土地。
最初,土改得到英国政府的谅解(注:津巴布韦白人农场主大多是英国人):英国出资,津政府出面从白人农场主手中购买土地,然后分配给津无地的退伍军人和农民。但是英国1989年以津方在使用英国资金时“缺乏透明度”为由,停止向津方提供土改资金。由于土改得不到落实,这引起了大部分农民的不满,激化了津巴布韦的社会矛盾。
2000年6月,津巴布韦启动“快车道”土改计划,同年9月颁布土改文件,决定强行征用3041个白人农场,用于安置无地农民和独立战争时期的老战士。从那时起,津巴布韦和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西方国家随后开始制裁津巴布韦。
制裁让津巴布韦原来就脆弱不堪的经济雪上加霜,为维持财政开支,津巴布韦政府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印钱。大量货币涌入市场,引发剧烈的通货膨胀:2008年,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率高达231000000%;2009年,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发行面值为100万亿的津元纸币,创下人类历史上最高货币面值纪录。不过,流通一段时间后,100万亿津元连买一块面包的钱都不值。
2009年3月,津巴布韦政府宣布取消津元,引入包括美元在内的多种货币共同流通体制,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一定遏制。
有纸钞 没有硬币
美元把津巴布韦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津元曾经一文不值,美元却很值钱。津巴布韦大学经济学者托尼·霍金斯说:“对津巴布韦人来说,1美元意味着一大笔钱。”
在美国,美元辅币包括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但在津巴布韦,这些辅币是不存在的——由于都是硬币,把这些辅币运到津巴布韦显然不如运纸币划算。问题来了:拿什么去找零呢?
津巴布韦人罗布森在首都哈拉雷经营蔬菜摊已有20年,他说:“我们永远没有足够的零钱,这是津巴布韦目前最严重的问题。”
在哈拉雷市大大小小的超市和商铺,强制性购买已变得习以为常。27岁的克里斯丁去市场买菜,她买了一些番茄和一些洋葱,花了一美元,因为店主没有零钱找她。克里斯丁说:“我不得不再买些衣夹,但我根本不需要。一美元对我来说太多了。”
朱瓦乌是一家超市的收银员,一个顾客买商品花了2.8美元,朱瓦乌没有零钱。“不好意思,没有零钱。”朱瓦乌一边说一边指了指边上的商品,示意顾客挑选。这个顾客选择了一包阿司匹林,价值2美元。朱瓦乌说,由于1元美钞大量流通,所以往往严重磨损,有些甚至已经发黑。
商店打“白条”
为应对“零钱危机”,有些商店会打“白条”——下次购物时只要拿着白条,就可以当现金用了。目前,这种“临时小票”开始广泛流通于市场。
有些津巴布韦人使用南非的货币兰特。不过,兰特的供应不足,且对美元的汇率经常变化,所以没法解决“零钱危机”。津巴布韦财政部长腾代·比提说,虽然他绞尽脑汁,但还是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他用一种近乎绝望的语调说:“我们曾试图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但是收获不大。”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调查,全球至少有5个国家以美元作为国内流通货币,比如厄瓜多尔,这个国家采取的办法是,同时在本国流通厄瓜多尔分。厄瓜多尔政府保证,任何人都可以拿100厄瓜多尔分去银行兑换1美元。
但这个办法在津巴布韦行不通,由于过去20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不少津巴布韦人不想要政府任何货币。经历过恶性通货膨胀的齐坎迪瓦曾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毕生的积蓄化作乌有,她说:“我不接受任何津巴布韦货币,而且我不相信这些人(政府)。”现在,齐坎迪瓦把那些宝贵的美元藏在身边,而不是把它存入银行。(据《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