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国(小额贷款公司)1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只占1%,其他都是10万以上。当“小贷”公司还在呼吁政策倾斜,市场已开始注意“小贷”的积弊,业界有观点认为小额贷款可能需走公益道路,有专家则警示,“小贷”公司万不能走上异化道路。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给定的十二项“金改”任务中,第二项为“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实际上,在这一利好消息公开之前,央行2月20日已发布《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全年累计新增贷款1935亿元。该数据亦证实小额贷款公司在规模、增速两方面势头强劲。根据对行业的持续跟踪,记者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在实际运转当中,需要注意防止出现弊病丛生之象。
“小贷”牌子和大额贷款
2011年10月的第二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上,专注调研小额贷款问题多年的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刘锡良,就针对当时的小额贷款行业现状直陈“小贷不小”,“贷款动辄上千万元一笔”。
刘锡良所指小额贷款公司的弊病,通常隐藏在一些“小贷”公司的内部账本上,因此这部分秘密一般不为业外人士所熟知。
记者在成都、重庆、银川等多个城市,以申请“小贷”为由接触过数家小额贷款公司,对于两三万元金额的申请,受访公司无一例外表现冷淡。
“一般‘小贷’公司不会明着告诉你他不做小额贷款,而会找一些借口,说你不具备申请条件”,重庆一位从事过“小贷”工作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没有规定能约束“小贷”公司选择客户,给谁贷、贷不贷完全基于老板个人意愿。
宁夏惠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治普,是中国公益“小贷”的领军人物,3月26日,他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应邀在北京参加全国小额贷款研讨会,会上央行一位部门领导公布了一组数据,“全国4300来家小额贷款公司,抽样调查的结果是,5万元以下的贷款占1.86%,而50万元以上的贷款占到86%。”
挂“小贷”的牌子,做典当的买卖
西南某市政府2010年底批准设立的该市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金交所”),据记者核实已列入国务院整顿对象,主体业务一度处于暂停状态。该交易所在长近1年的运营周期中,以打包发售小额贷款公司的“小贷”收益权凭证为核心业务。
抛开金融要素市场意义,这个金交所可以被直观理解为小额贷款利息分成平台。即“小贷”公司将贷款利息收益推上金交所出售,“小贷”公司借此融资,投资者则分享“小贷”公司利息收益。因此,这一平台能够大面积折射“小贷”公司平均利息水平。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在金交所已经发售的数十件“小贷”资产中,兑现给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8%左右。
这仅仅是“小贷”公司集中通过金交所平台分给投资人的一部分利息收益,这也意味着“小贷”公司的实际利率在9%的水平之上。但此时的高利率都只是“小贷”公司的一部明账。
刘锡良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不少“小贷”公司保持一明一暗两套账,明账的利率一定在“不超过银行利率4倍”的合规空间,而真实利率在另一套账上,外界很难看清楚。
知情人士透露,业内一些老板已经把“小贷”公司当作典当行开,贷款人只要能够提供房产等财产性抵押品,公司便会以高利息放款,而不会计较贷款人的贷款用途,“这是挂‘小贷’的牌子,做典当的买卖”。
中国小额贷款的政策起点,正是从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开始。而近年关于传统银行难于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的尖锐现实,已经广受诟病。如果正处萌芽当中的小额贷款公司,其行业形成的包括“大额贷款”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得不到改观,就可能离小贷政策设计的原意越来越远。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