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西瓜上市的季节,一车车又大又圆的西瓜被瓜农拉到小区门口叫卖。您吃着西瓜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田间地头的瓜农呢?5月1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淇滨区长江路办事处牛庄社区附近的瓜田,体验瓜农的酸甜苦辣。
5月15日早上5时,瓜农郭建伟就起床洗漱了,洗漱之后,他拿起碗喝了两口水,然后就骑着电动车赶往西瓜大棚。郭建伟说,瓜地由他们兄弟二人轮流看护,前几天他一直在大棚里睡,这几天轮到他弟弟了。
走过颠簸的小路,记者来到了郭建伟承包的3处大棚前。由北向南望去,大棚有200多米长,左右相邻的大棚一个接一个横向排列。记者掀开大棚外的棉帘,一股湿热之气迎面扑来,走进去后,仿佛置身桑拿房中。
郭建伟简单查看了棚内情况,然后就开始开棚放风。郭建伟站在大棚外,把距地面约1.5米的棚布向上卷,记者也学着做,但这活儿看着容易做着难,记者一个还没卷上去,郭建伟已经卷好好几处了。
“大棚里不是要保温吗?这样把棚布卷上去,不就散热了吗?”听到记者的问题,郭建伟笑着说:“棚内气温维持在30℃左右最合适,白天温度高,如果不散热大棚内温度就会超过40℃,一个小时西瓜就‘汤’了。”
开过棚后,太阳已经很毒辣了。记者在大棚内看到,密密麻麻的藤蔓下卧着一个个圆圆的西瓜。郭建伟说,元旦前夕开始育苗,惊蛰、雨水前后开始定植,这会儿即将成熟,“攻坚阶段”丝毫不能大意。
为了防止踩着西瓜藤,记者按照郭建伟的要求,光着脚走进棚中的瓜田。“‘瓜儿们’该‘体检’喽!”郭建伟风趣地说。他弯下腰,拿着细木棍撩开地下的藤蔓,一个个检查西瓜的生长状况。“不能有蚜虫,不能有蝴蝶。一个藤上只能留一个瓜,多长出来的必须除掉。”郭建伟说,只要前期肥料、农药都上好了,现在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
在大棚里待了不到半个小时,记者已经汗流浃背,几乎忍受不住大棚内的高温,而郭建伟每天要在大棚内待10个小时左右。
郭建伟说今年是他第三年种瓜。“第一年瓜小,第二年瓜‘汤’,今年才见起色。”郭建伟说,“丰产当然高兴了,但收获的时候还是很累。”因为瓜皮薄而脆,为了避免相互碰撞,一次最多只能往外背100斤瓜,按一车装1500斤西瓜算,装一车西瓜我就来回走1500米。“背着西瓜走倒也没什么,就是这里疼。”郭建伟说着弯下腰,用手拍了拍后背。
“一共种了6亩,一亩能卖5000块左右吧!”郭建伟说,如果今年卖得好,他会考虑明年扩大种植面积。牛庄社区负责人郭廷中告诉记者,今年牛庄种瓜面积200多亩,100多户村民参与了大棚种植。
傍晚时分,郭建伟和其他瓜农一样,开始关闭大棚的放风口,再次检查西瓜长势,保证这些待上市的西瓜可以“安心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