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听力障碍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这些孩子寂静的世界里,有这么一群天使,他们将声音送到孩子们心里,用爱心和耐心带孩子走出无声世界,他们就是聋儿教师。
5月21日,记者走进市聋儿语训中心,体验聋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白菜。”还没走进教室,记者就听到孩子们清脆响亮的声音。光听声音,记者并没有感觉到异常,走进教室才发现,很多孩子佩戴着助听器。
对于正常的小朋友来说,学会这些童谣只是小菜一碟,但对市聋儿语训中心的孩子来说,这非常困难,需要花费老师和孩子很多心血。
“来这里接受教育的,大多是2岁至8岁的孩子,他们都是因为先天或后天听力障碍导致说话滞缓、思维跟不上,从而造成语音障碍。”市聋儿语训中心教师王艳丽告诉记者,在这儿教学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光教孩子一个音节就要教好多遍。
当天,王艳丽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念“长颈鹿”这个词。可第一个字就绊住了,好几个孩子接连念了几遍,却只能发出“啊”的声音,念不出“长”字的音。
王艳丽走到其中一个发音不准确的孩子身边,让孩子一手摸着她的肚子,一手摸她的声带部位。然后,王艳丽大声朗读,让孩子感受正确发音时身体内气流的变化。
孩子借助助听器,模仿老师的口型。慢慢地,这几个孩子都能准确念出这几个字。
虽然教和学看起来都比较费力,但老师和孩子们认真的样子,着实让记者感动。
“这还是学得比较快的词,有些音节特别不好教,有时一个音节得教十遍、二十遍,甚至上百遍。不过,孩子们每次正确发音时,我们都非常高兴。”王艳丽一说起孩子们的进步,就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除了教孩子们正音、读字,语训中心的老师还要教他们理解、认知事物,通过游戏、跳舞、唱歌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掌握与人沟通的本领,最终实现让孩子们到普通学校就读的目标。
市聋儿语训中心教师杨燕告诉记者:“我们主要通过实物教学。比如说,教孩子们认识汽车时,如果用卡片之类的东西,可能孩子们不会太有兴趣;可如果拿个玩具汽车,说着‘小汽车来了,嘀嘀嘀呀’,孩子们就会有兴趣学,学得也会快点儿。”
杨燕说:“孩子们的笑容是我们努力的信念,孩子们的进步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让这些孩子到正常的幼儿园,从无声的世界里走出来,是这里所有老师的责任和期望。”
不忍打扰孩子们的学习,记者在市聋儿语训中心待了一上午就准备离开了。离开前,记者问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什么,孩子们清清楚楚地齐声大喊:“老师,我们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