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高考……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2012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我高考……

 

  5毛钱买两本旧课本复习   □晨报记者 渠稳

  讲述人:老韩 高考时间:1978年 录取学校:安阳师范专科学校

  我出生于1957年,1978年参加了高考。我经历了中小学校停课、取消高考、恢复高考等几个阶段。

  1975年,18岁的我和同学被安排到山城区鹿楼乡的一个农场当知青。1977年春季,我又被从农村抽回城里在百货大楼搞副业。本以为人生就这样定型了,可是1977年恢复高考,再一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1977年初冬是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季节,有一天上午,我正在卖布,百货大楼的广播里播出了一条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听到这条消息,我着实兴奋了一番,是继续工作还是上学,成为了这个冬天我考虑时间最长的问题。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将已经3年多不曾看过的课本拾起来,加入到高考的大军中。由于时间紧,我错过了1977年冬天的高考,便把精力都放在了1978年7月份的高考中。

  由于长时间不看书,我对课本上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而且高中的课本也被家人当废纸用了。幸好我在红旗电影院附近的一个旧书摊上,花5毛钱买到了一本《代数》、一本《中国近代史》,靠着这两本书,我考上了大学。

  由于高中时候荒废了学业,书中的很多知识我都看不懂,便经常向一位姓岳的高中老师请教,这位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我,经过半年时间的准备,我在1978年7月份参加了夏季高考,以260多分的成绩考到了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当年高考成绩揭晓是在主要路口张贴告示,当我在红旗街上看到自己的成绩后,兴奋得两天没有睡着觉。

  我是幸运的,因为高考让我接受了高等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每当看到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我都会衷心地祝福他们。

  不知道

  考了多少分   □晨报记者 杨阳

  讲述人:吴慧 高考时间:1978年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那时我20岁,还是下乡的知青。

  因为从小在城市生活,从未干过农活,到了农村后,天天下地干活,觉得太苦了,总是想家、想妈妈。我和一起来的小姐妹商量,想回城里,除了招工,就只有参加高考了。不过那时候刚恢复高考,录取率特别低,所以我们也没有那种非考上不可的想法,只是有空就去复习。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又有复习资料又有辅导班的,因为很多人都在复习备考,书很难借到。

  就这样,我们这些知青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吃完饭后就都到村子里的大礼堂复习,说是大礼堂,其实就是一间比较大的空房子,平时开会都在那儿,主要是想借用那里的电灯。那时候虽然有电灯,但经常停电,要是遇上停电我们就只好用煤油灯救急了,灯光昏暗不说,还烟熏火燎的,常常看完书后发现自己的鼻孔里黑乎乎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高考时具体考了啥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就记得自己的作文写得挺长的,考完后就回农村继续干活了。刚考完没多久,大队支书说有个单位招人,问我去不去,我当时一心想回城里,就去了,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当年考了多少分,被录取没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真是个迷迷糊糊的傻丫头。

  又是一年高考季,12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在考场中结束。

  高考就像是一家客栈,送走了一批又迎来一批,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几多变迁,不变的,是面对高考的心境。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感慨万千,那些点滴我们都不曾忘记……

  高考失败,人生不败   □晨报记者 张小娜

  讲述人:老高 高考时间:1988年

  我来自淇县黄洞乡的一个山村,家里世代务农,在我20岁之前,考上大学是我的梦想。

  1987年,上高二时,我就报名参加了高考,因为当时心里太紧张,在高考前一个月我得了神经衰弱,每天睡不好觉,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吸取了那次教训,1988年高考时,我尽量不多想、保持平和的心态,让自己轻松应对,但因为承载的压力太大,我实在无法轻松起来。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是不堪回首的,我的家庭条件非常不好,但是母亲坚持供我上学。初中时我的英语成绩差,初三复读了两年。高中时,学校离家有60多里地,我两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拿些咸菜和馒头回学校吃。靠着坚强的意志和父母的默默奉献,我好不容易坚持到了高考。

  但是,我落榜了。

  那年秋天,母亲得了胃癌,需要很多医药费,这也就意味着我复读无望。那时的我仿佛一只欲展翅高飞的小鸟被人剪断了羽毛,没有了飞翔的希望。此时我才发现,自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会干地里的活,不懂人情世故,是村里人眼中的书呆子。

  那年,我带着巨大的决心去了郑州打工,为了活出个样子,苦活、累活我都干过,一滴汗水摔成八瓣,硬在那里干了一年,过年都没有回家,第二年秋天,母亲病逝的前一天我才赶回家里。

  办完母亲的丧事后,我又到焦作打工,当时我仍然抱着能够再次参加高考的希望,出发前,我带上了所有的高考书籍,见缝插针地看书,但坚持了一年,我终于向命运屈服,虽然有万般不甘,但我终究执拗不过活生生的现实。我的大学梦再也没有实现。

  24年过去了,虽然当年参加高考并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我依旧心存感激,如果没有那一段为高考而拼搏的经历,我走的也许就是另外一种人生轨迹。我不会认识那么多朋友,也不会学到那么多知识,我的思想也不会这么开明。

  我感激生活赐予我的每一段经历,包括高考,虽然我的梦想没有实现,但现如今,我不再撕心裂肺地难过,不再抱怨。毕竟我曾经有梦想,我的青春在奋斗中度过。

  带着体温计上考场   □晨报记者 渠稳

  讲述人:小蒋 高考时间:2003年 录取学校: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6月7日、8日,又是一个高考季,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看着一双双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双眸,时光仿佛又回到了2003年,我参加高考的那段岁月。那段岁月是那么让人刻骨铭心,是那么让人心潮澎湃。

  2003年对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非典肆虐全国,那一年河南省第一次实行网上录取,那一年,河南省最后一次实行“3+大综合+1”的高考模式。最难忘的莫过于带着体温计上考场的情景。

  非典对参加2003年高考的学生来说就像一个符号,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非典一下子成为了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学生、老师乃至家长都把预防非典当成了高考复习之外的头等大事,老师要求我们高三考生每人准备一个体温计,进入教室之前必须先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才可以进入教室。同时,学校还要求家长每天给学生测量体温,并在体温记录本上签字。对考生体温的重视,成为了2003年高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高考前夕,考生们几乎到了谈“非典”色变的地步,谁都怕因为非典将三年的学习成果付之东流。在进入高考考场前,监考老师都要检查考生在考前三天的体温记录,发现没有异常才可以进入考场。

  当时我的心理压力很大,因为我们那一届是最后一届实行“3+大综合+1”的高考模式,所谓“3+大综合”,就是在语数外三门主课的基础上,政史地、物化生都要考,而学弟学妹们,高二就开始分文理科。如果选择复读,对于2003届的学生来说,要重新选择文科或者理科,用一年的时间专攻文科或者理科同学弟、学妹竞争,是毫无竞争力可言的。

  有了压力也就有了动力,在备考阶段,我每天早上5点就准时起床,背英语单词及一些需要记忆的文科知识,晚上放学后,我还会拿出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做理科方面的卷子。从高考倒计时200天开始,我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

  最终,我以580分的成绩被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录取,毕业后,又顺利地被我国一家大型重工企业录用。

  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只有经历过高考,我们才能体会到高考给我们带来的那种成就感,当然这种成就感的背后需要辛勤的努力。通过高考,我们可以品味人生,品味付出后得到的收获。

 
3上一篇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