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夏国锋
当你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听着鸟鸣、闻着花香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当你在林荫道漫步、在淇水诗苑游玩时;当你在广场跟着节拍跳舞、在步行街品尝美食时;当你在街头散步、在街心公园遛狗时,你可曾想过这么美好的环境是怎么来的,你可知道这干净、美好的环境离不开那群默默奉献的人。
巡检:精确监管城市每个角落
“咔嚓”一声,图片拍摄完毕,一按发送键,相关信息就发送出去了。
6月19日上午9时40分,淇滨区数字化城管理中心巡检员冯玉梅在新区云梦巷与紫荆巷交叉口发现一个卖水果蔬菜的摊贩占道经营,她忙举起手机拍照,然后把图文信息发送到淇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上。
这就是冯玉梅每天的工作。
“大家各有分工,我负责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后续工作有具体部门处理,问题解决后,我再去核实一下。”冯玉梅边巡检边跟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
途中,冯玉梅收到一条短信,让她去核实淮河路新世纪花园小区附近一门面房装修垃圾的清理情况。
到现场看过后,冯玉梅马上将清理情况反馈给信息中心。
这么快的反馈速度,得益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究竟是怎么运作的?记者来到位于之江大厦内的淇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一探究竟。
走进淇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调出巡检员们上传的信息,大屏幕上除了显示巡检员的位置坐标外,还显示出上报问题的时间、地点、事件名称、照片、立案部门等内容。
据该中心负责人吕翠华介绍,像冯玉梅这样的巡检员淇滨区有27个,他们不间断地在各自的辖区内巡查,发现问题后用“城管通”手机将情况上传至该中心。目前,淇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每天能接到五六十起投诉,涉及窨井盖丢失、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广告牌破损、乱挂横幅等内容。系统会按照责任归属把巡检员上报的问题派到相关职能部门,要求其立即整改,并将处理结果上报该中心。巡检员再次去核实,根据整改结果决定结案,还是重新上报、让其继续整改。
链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电子地图为数据和基础,综合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形成完整、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
城管:既方便市民又不影响市容
6月18日,淇滨区城市综合监察大队队员石瑞涛和他的同事早早地赶到工作地点——新区新世纪广场。
“不要往上推车了,这里不准摆摊,影响市容,请到划定区域摆摊。”石瑞涛耐心地劝说着准备在路边“安营扎寨”的商贩。
石瑞涛告诉记者,现在广场上只有个别人还在占道经营,他们正在分头做工作,希望诚心的劝说可以打动这些人。
新区紫荆巷和云梦巷是城管队员贾艳磊的工作区域,这里也是城管重点监控区域。与前段时间相比,这里的夜市摊位明显减少了,烧烤产生的浓烟也淡了很多。自到岗后,贾艳磊就不停地走动,不时注意各家门店的“动静”。
看到记者一直看他,贾艳磊有点不好意思,他说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个别商家违规店外经营。“以前我们主要是‘管’,现在是‘管’‘疏’并用,队里也在考虑集中开夜市、无烟烧烤的可行性,这样既方便市民又不影响市容市貌。”
“有些商贩有难处,我们理解,可一个城市需要秩序,如何让这两方面协调起来,我们一直在尝试和探索。”正在巡查的淇滨区城市综合监察大队副队长陈继红对记者说,目前,他们已将新区福田三区、福田六区、福源小区等附近菜农和小商贩的经营区域进行了统一规划,既保证了经营者的利益,也实现了有序经营,还方便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达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
链接:5月份以来,淇滨区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品位提升综合集中整治活动,加大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有烟烧烤的治理力度;拆除违章建筑物89处,强装强卸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环卫:
脏累不算啥,渴望得到尊重
6月14日中午,最高气温达37℃。
家在兰苑社区的环卫工人黄培莲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来到新区新世纪广场西区步行街,推着车捡拾地上的垃圾,像这样的事情,她已做了六七年。
虽说有规定,环卫工人上午7时到11时30分、下午2时到7时上班,但大多数情况下,黄培莲早晨5时甚至凌晨3时就开始上班了。
“白天人多,产生的垃圾多,晚上部分商家出摊到凌晨3点,收摊后到处都是垃圾,任务太重,我只有第二天早点儿上班,才能在天亮前忙完,每天新区新世纪广场西区步行街能清理出一大拖拉机垃圾。”黄培莲说。
今年59岁的黄培莲坦言,工作再苦再累都算不了什么,但个别人的不理解、不配合让她很难受。“有些人吃过东西后,随手将塑料袋之类的垃圾从车里扔出来,还有些商贩和店主把垃圾倒在路中间,甚至有人辱骂我们这些环卫工。”黄培莲说,有一次,她让一名女子把手中的垃圾扔进垃圾车上,可对方不但没把垃圾丢到垃圾车里,还说“没有我乱扔垃圾,环卫工人早就下岗了”,当时黄培莲气得直想流泪,其实城市是大家的,环境也要靠大家维护。
链接:淇滨区环卫处每天负责对500万平方米城市面积的全天清扫、38座公厕的保洁,运出200吨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