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空飞行,那些美丽的误会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太空飞行,那些美丽的误会

 

  女航天员必须无龋齿无疤痕已生育?

  传言:随着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进入公众视线,关于女航天员选拔的严格条件屡屡见诸媒体:“选拔好比鸡蛋里挑骨头,必须已经生育,不能有龋齿、疤痕,身体无异味……”

  专家观点:是否生育、有没有龋齿疤痕等条件并没有纳入女航天员选拔标准。

  “事实证明,是否生育过对女航天员在执行太空任务及后续健康没有影响。”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国外的女航天员有生过孩子的,也有没生育过的。”

  33岁的刘洋还没有孩子。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说,包括刘洋在内的进入最后一轮选拔的6名女航天员候选人中,有5人尚未生育。

  “我确实曾经提议‘生育过的优先’,但后来发现这个要求不现实,因为30多岁正是飞行员技能走向成熟的黄金时期,如果生了小孩,至少要停飞两三年,必然影响飞行事业。”杨利伟说,“这也是军人奉献精神的体现。”

  对于“不能有龋齿疤痕”“身体无异味”等说法,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表示“没有那么悬乎”。

  “我们的基本要求一是不影响任务,二是不影响外观。不是说一颗龋齿都不能有,一点疤痕都不能有。当然,如果龋齿太严重,在太空中出现牙疼会很难处理。”吴斌说。

  太空中究竟能不能看到长城?

  传言:“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建筑。”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不过,自从中国第一个访问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表示“没有看到长城”,很多人又断言“太空中绝不可能看到长城”。究竟哪个说法更靠谱?

  专家观点:太空中看到长城不是没有可能,但可能性非常小。

  “首先,太空中的目视范围是很大的。”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王兆魁说,航天员飞上太空,高度优势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辽阔的视野。“神舟飞船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距离地面最近时200公里,距离地面最远的地方高度则可以达到340多公里。在200公里高的轨道上,航天员能看到地面1500公里半径的区域,目力所及区域面积可达780万平方公里,这对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王兆魁说,距离的遥远、目视范围的拓展带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对远处物体细节的辨认能力会受到影响。

  “人眼角的分辨率大概在0.3角分左右,这意味着航天员在200公里高的轨道上,只能分辨出地面17米以上尺度的目标特征。长城宽和高平均不过七八米,比起航天员肉眼的分辨能力要小很多。况且,从太空看地面,还要受到日照、气象等条件影响,从太空看到长城恐怕是很难的。”

  王兆魁同时表示,能见度好的时候,从地面可以看到同样位于300多公里高度飞行的国际空间站的亮光。“因此,在所有条件都特别好的情况下,从飞船上看到长城也不是没有可能。”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 赵薇 巩琳萌

  上天转一圈

  就是“太空种子”?

  

  传言:有人认为,曾经搭乘航天器上天飞过的种子就是“太空种子”。尽管目前太空育种的认可度仍然存在争议,仍有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太空种子”的旗号推销自己的产品。

  专家观点:种子上天走一遭,只是“太空升级”第一步。

  “搭载上天只是培育太空种子的第一步,真正繁复的工作是随后进行的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说。

  搭载回来的种子至少要经过三四代的筛选,然后到多个省份的试验点去试种;试种成功,再拿到品种审定委员会去审定。“品种委员会还要试种三年,如果三年的表现都超过对照品种,才能够得到审定证书。”刘录祥说,这时的种子才能叫“太空种子”,才能合法地推向市场。

  (据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苏联航天员

  被“抛弃”在太空?

  传言:“有位苏联宇航员升空的时候还是苏联,到了空间站,就变成独联体了,结果没人管他,也没钱接他回来,后来是美国人花钱派飞船把他接了回来。”这个故事的来源,据说是一位曾经采访过苏联老航天员的记者。

  专家观点:苏联解体时的确有一批宇航员正在太空飞行,但他们是乘坐独联体的飞船回到地球的。

  “苏联解体时,虽然航天开支遇到困难,但航天计划没有中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闫野说。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时,谢尔盖·克里卡廖夫和亚历山大·沃尔科夫正在和平号空间站驻留,由此成为从事太空飞行的最后两名苏联宇航员。

  1992年3月25日,两人乘坐联盟TM-13号飞船返回。“这艘飞船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发射升空了,以对接和平号的状态留在太空,根本不存在解体后才派飞船接的问题。”闫野说。

  至于美国上天接人的说法,闫野驳斥说,美国的航天飞机直到1995年才第一次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再说了,美国人虽然有钱也不是随便花的,没有预算或特殊批准恐怕无法成行。”

  神舟九号遨游太空,激发了人们对太空飞行的兴趣。在关于这个话题的种种说法中,有期待、憧憬,也有传言、误解。针对一些不准确的“传说”,航天相关领域专家作出解释澄清。

  苏联女航天员

  称太空飞行不会影响生育

  

  18日,来自苏联、世界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向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送来建议。

  当被问及,刘洋在执行完这次神九任务之后是应该尽快地做母亲呢,还是继续执行下一次任务时,萨维茨卡娅表示,刘洋已经结婚了,她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再飞一次。“至少太空飞行不会影响到她的生育,这是很早就被证明了的,如果她喜欢这个工作,也许她会再飞一次。 ”

  萨维茨卡娅同时表示,神舟九号与天宫已经完成了对接,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祝贺成功的飞行通常都是在宇航员返回地球之后才会进行,所以对人们来说像回到自己的家,或者地球之后才会进行祝贺,对刘洋来说也是这样。”(据《新闻晨报》)

  太空“玫瑰”的那些事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生于莫斯科附近的集体农庄。原本是纺织女工的她因喜欢跳伞而爱上了飞翔的感觉。在世界首位男航天员加加林勇闯太空的感召下,她勇敢地向航天学校报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加加林的同事,并亲手翻开历史新篇章。

  美国首位航天器女指令长艾琳·柯林斯,幼时喜欢坐在车顶端详附近机场起降的滑翔机。然而不宽裕的家境无法供她上飞行课,倔强的她从16岁开始课余打工3年,直到拿着1000美元走进飞行学校,开始了人生的起飞。

  美国小学教师芭芭拉·摩根,因参加美航天局的“太空教师”计划,成为一名候补航天员。1986年,33岁的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亲眼目睹另一位“教师”航天员葬身化作火球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但此后她毅然彻底转业为航天员,在22年后终于飞入太空。

  当然,更多的女航天员相对“平静”地由科研人员、职业飞行员转岗而来,但她们的飞天之路同样需克服重重艰难险阻。

  1984年,苏联第二位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乘坐飞船,与礼炮空间站对接。此后,她作为全球女性代表首次走出空间站,进行修理装配试验。在克服捶打钉子时的反弹力、抵消拧螺帽时的逆向推力后,顺利完成3小时的太空漫步。

  在历经飞天“创业”后,更多的女航天员开始参加航天器驾驶、空间站建设、人员接送、货物吊装、天文记录、空间探测、对地观测、科学实验、工艺测试等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而一些打破常规的特殊任务也会平添妙趣。

  芭芭拉·摩根在空间站开“吊车”之余,通过天地连线为小学生们上了两堂太空生活课。除演示口吞水滴、肥皂水喷射洗脸外,还要回答“能否看到全球变暖对地球影响”、“生命中最特殊的老师是谁”等严肃问题。

  韩国首位航天员、李素妍女士则在空间站饶有兴致地奉上速食面、泡菜、大酱汤、红参茶等东方饮食,征服了欧美同伴的舌尖和胃。(据《海南日报》)

  ■相关链接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