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苗苗 实习生 王凤娇
核心提示 7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山城区汤河办事处南岸社区,和网格员一起走进居民家中。49岁的张东琴是南岸社区一名网格长,自去年11月份上任以来,她主要负责辖区内200多户居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走访住户。
“管家式”服务贴民心
“买好面条了?孩子回来没?”7月2日上午,张东琴像往常一样来到原机修厂家属院陈彦淑家。
一见面,张东琴和陈彦淑就拉起了家常。“最近家里有没有事?”“老人身体咋样?”“我正准备找你呢。”听这两个人说话,亲得像姐妹一样。
其实,陈彦淑申请廉租房,也源于一次这样的日常聊天。
原来,陈彦淑一家三代挤在5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去年冬天,张东琴到陈彦淑家入户走访,聊天时提起了房子的问题,陈彦淑将自家的情况告诉了张东琴。
通过详细了解,张东琴确认陈彦淑的情况符合我市廉租房申请条件,于是就向陈彦淑讲了我市廉租房的政策。
不久后,陈彦淑便带上材料到社区申请了廉租房。
住房问题解决了,算是去了一块心病,陈彦淑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
“多亏了网格员,不然像我这样经常不出门的妇女,怎么知道政策这么好,怎么也想不到去申请廉租房。”陈彦淑说,“往常,谁家有困难了,都不知道该找谁。现在有了网格员,我们没少麻烦人家,有啥事都习惯了去找网格员。”
聊天中,张东琴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陈彦淑:“你孩子都那么大了,你多大了?”陈彦淑笑着说:“我快老了,今年40岁了。”“现在对没有工作的‘4050’人员有优惠政策,你抽空到社区看看吧。”张东琴说。
在南岸社区,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的原则,依托庭院、楼栋、街巷等,共划分成5个网格,每格有200户~300户居民。像张东琴这样的网格长共有5位,每位网格长带领两名网格员共同管理所负责的网格。
“网格化”管理知民情
从陈彦淑家出来,记者随张东琴前往南岸社区234号楼的李文彦家。
“李文彦的丈夫外出打工了,她长年独自在家照顾脑瘫的女儿,她也是我们的重点帮助对象。”在路上,张东琴边走边对记者说。
“这两天,孩子咋样?”“有啥事没有?”张东琴一见李文彦就亲切地问这问那。
李文彦说,张东琴经常到她家,帮她买菜、做饭、照顾孩子。李文彦平时有事了只需往社区打个电话,网格员接到电话后会立刻赶到,帮她解决问题。
张东琴对她负责的200余住户家的基本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她告诉记者,对于有空巢老人或有留守儿童的家庭,他们会格外留心,平时没事就到居民家里坐坐,和居民说说话、帮忙干干活。
张东琴告诉记者:“网格管理员主要是负责了解居民家庭情况,收集问题并及时解决。要是解决不了,就上报给网格长。我们每周会开一次例会,有啥问题大家相互商量。”
网格员每周至少入户3次
“要不是网格员帮忙,俺都不知道该咋申请,也坐不上这轮椅。”南岸社区居民张大爷腿脚不方便很多年了,一直想要一辆轮椅代步。网格员张喜梅去他家走访时,他就把这个心愿告诉了张喜梅。
今年5月份,经过张喜梅帮忙申报,张大爷坐上了由市残联发放的轮椅,逢人便夸:“这网格管理员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好管家。”
随后,记者在南岸社区见到社区主任尹承红。尹承红告诉记者:“试点社区以楼(院)长、社会志愿者和热心公益事业、有威望、有能力的辖区居民为基础,在每个网格选配2名到3名网格长,培训后持证上岗,具体负责收集、反映、协办工作,以网格管理细化社会管理。”
网格员每周至少要入户3次,在入户走访中,要根据群众需求,协助或代群众办理计划生育、保障救助、就业就学、医疗卫生等事项;要参与日常公共服务,协调电路、水道、路面等管理修缮工作;要组织开展义务巡逻、邻里守护、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减少发案数量,提高群众安全感等。对排查到的问题,网格管理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将问题上报到网格管理站周例会研究,落实责任人。涉及治安和法律问题的,由一名公安民警和一名法检司干警协助或协调化解;涉及民生问题的,由一名街道办事处干部和一名区直部门干部协助或协调化解。
记者了解到,汤河办事处南岸社区为网格化管理试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网格员真正帮助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真没想到,他们能真正为我们着想,替我们办事。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解决,现在好了,有网格管理员,找他们就中了。”社区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
山城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庆彬说:“城市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优势是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及时处理,能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通过网格化管理,我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更精细、更便捷、更人性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