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飞碟在美国坠毁”
男孩危机?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2012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孩危机?
男生正被女生“全面超越”
 

  心提示

  核

  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原本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上海市外地孩子与本地孩子的成长情况。但整理近1500份问卷数据的过程中,他却发现了另一个令自己震惊的结论。“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周海旺说。他向记者强调,女生超越男生不是一两个年级的现象,而是一个“全局性的、趋势性的问题”。而他更为担忧的,则是这场“全面超越”会如何影响男孩,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现象

  看得见的奖励,

  2/3被女生拿走了

  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的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女生每一个科目的平均成绩几乎都高于男生。英语成绩的差异最为明显,接近8分。就连一向被认为是男孩强项的数理化,女孩的分数也遥遥领先,化学的平均成绩更比男孩高出6分。

  这让周海旺始料未及。

  事实上,令人吃惊的现象远不止这些。2006年~2007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超过65%是女生。甚至,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江苏、广东、福建、云南、辽宁、吉林、天津、新疆、广西的文理科“状元”,全部被女生夺得。

  相比于周海旺的吃惊,“80后”广州男生黄阳光却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那些冰冷的数据所印证的,正是他鲜活的学生时代。

  在黄阳光曾经就读的重点初中,每逢大考过后,教学楼过道里都会贴出全年级前50名的成绩排行榜。如今已经26岁的他依旧记得,那时居于榜首的几乎全是女生。即使在他的奥赛重点班里,女生的成绩也总是“明显更好”。

  好容易进了大学,男孩似乎依然逊色。黄阳光就读于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经济学院,男女生比例为1:1。但学院的一项统计显示,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这些“看得见的奖励”,“2/3都被女生拿走了”。

  儿童教育和研究专家孙云晓两年前就留意到了这些特殊的现象。他与李文道、赵霞等两位儿童心理学博士,还专门写了一本名为《拯救男孩》的书。

  连外国媒体也忍不住投来了关切的目光。今年5月,《纽约时报》报道指出,“中国的年轻男子正在课堂上拼命挣扎”。

  差别似乎在孩子们踏进校园的第一天就开始显现。长期到各地小学调研的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前校长康健发现,小学里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等各种称号,“10个有9个是女孩”。到了小升初的节骨眼上,女孩也比男孩更容易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获得重点中学的保送资格。

  康健介绍,早些年,北京市甚至曾经出台政策,规定小升初时学校必须照顾男生,保证保送名额中的男生达到某一特定比例。但直到现在,学校里各种评比,女孩还是占了“绝对优势”。

  “在起跑线上,这个社会就把男孩淘汰了。”周海旺感叹。

  原因

  教育方式与男生所擅长的东西对立

  毕业多年之后,黄阳光还记得班上那些优秀的女孩子们。他总觉得,那些女生更有自律能力,也比自己成熟很多。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他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花在网游和卡牌游戏上,直到高二上学期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认真读书。相比之下,班上的女同学们几年前就已经在努力了。

  在孙云晓看来,男生迟到的“醒悟”并非偶然。因为男女大脑发育速度的差异,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都比女孩发育得更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生的劣势。

  不过,对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孙云晓与康健一致认为,教育方式也让“男孩危机”变得越发严重。

  “我们的教育特别关注细节,追求踏踏实实、认真听课、死记硬背的努力。”康健说,男性从小更贪玩好动,他们更难专注眼下刻板的学习。而女性的细致、认真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学校的要求。

  一项针对全国10个省市3737名中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说法。根据这项在2000年公布的调查,男生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参与体验、操作电脑等学习方式,而女生则更喜欢阅读、语言沟通等学习方式。

  然而,据孙云晓观察,那些被男生偏爱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里都“被严重忽视和排斥”了。

  康健分析,正是国内“风格单一、狭隘的教育”,使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断凸显。而孙云晓的表述更加直接:“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与男生所擅长的东西是对立的,这是‘男孩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在孙云晓看来,由于体内生物激素的不同,男孩天生比女孩“好动、好竞争、敢冒险”,但眼下在中国,学校普遍提倡的却是一种“静文化”:不让跑不让跳,不准大声喧哗。学习紧张时,许多学校甚至纷纷取消了体育课。

  “很多男孩子会觉得,学校就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地方。”孙云晓说。

  观点

  男生弱化绝对不是女生的福音

  相比于黄阳光的习以为常,康健却对眼下学校里“阴盛阳衰”的局面感觉有些恍惚。这位63岁的老人记得,在他上学的时候,无论是学习还是校园活动,“男孩都占了绝对优势”。最终考上大学的,大多数也是男生。

  1964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女生所占的比例只有25.7%。

  数十载之后,强弱彻底颠倒。康健说,这固然反映了中国教育在性别方面日趋公平,越来越多的女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值得肯定的变化”。可如今,女生表现压倒男生的“悬殊差异”似乎越来越严重。

  在孙云晓看来,学业的失败将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带来一连串的反应,影响男孩日后找工作的成败,催生心理问题,甚至诱发犯罪。很多男孩子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就不如女生。他们是带着失败的阴影长大的。

  从2000年开始,每一个月,孙云晓都会花上一整个晚上,与家长在网络上交流。他渐渐发现一个规律:父母们谈得最多的是男孩的问题。“这些男孩子普遍不爱学习,人际关系不好,迷恋网络。”孙云晓说,在他跑过的少管所和工读学校里,男孩也占了大多数。

  不过,在“悬殊差异”的面前,女生也不全然是获益者。离开象牙塔,迈入社会之后,女生的优势很快消失。“许多单位还是偏向于招收男生,尽管现在毕业的女生已经越来越多。”康健说,这首先会影响女生的就业,同时,男女生之间不平等的学历情况也可能导致女生“找对象比较困难”。

  “对女生而言,男生的弱化绝对不是一个福音。”孙云晓说。

  声音

  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生,更是教育

  一些人正在尝试改变。今年3月,上海市第八中学宣布将在明年夏天成立“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根据男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学校网站介绍,实验班的科目将包括野外生存、使用工具、修理电器和拳击等内容。

  “在‘男孩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来提升男生的受教育水准。”该校在官方网站写道。

  这一尚未成形的计划已经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只有60个招生名额的实验班,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人。

  不过,在康健看来,仅仅关注男生群体的利益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担心的不是哪个性别受益了,而是我们的教育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康健说。

  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相比,康健更看重的是学校教育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影响。“目前的教育不利于人性均衡的发展。它助长了学生品格中乖巧、勤奋、不厌其烦做重复工作的特质。”康健说,这个教育体系扼杀的不仅是男生的天性,可能也伤害了那些不擅长记忆、不够细致的女生们。

  孙云晓也向记者反复强调,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生,更是我们的教育。

  (据《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