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战俘营办“奥运会”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4个国家和地区500名战俘参加
1952年志愿军战俘营办“奥运会”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在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下,连续发动了5次大规模的战役,歼灭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大量有生力量,捕获了大批俘虏。1951年4月24日,在朝鲜北部、鸭绿江南岸的碧潼,一所特殊的“国际大学校”——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迅速建立起来。

  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俘管处从全部6个战俘营的13107名战俘中,选拔出500名优秀选手,举办了一次史无前例、极其特殊、别开生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

  项目广泛 各项比赛几十项

  

  运动会的项目广泛,光球类项目就有足球、篮球、排球、棒球、美式橄榄球……再加上“运动大户”田径、体操、技巧、拳击、摔跤等项目,足足有几十项。

  在最激动人心的百米赛中,20岁的美国黑人选手约翰·L·托马斯遥遥领先,竟然跑出了10.6秒的好成绩,比当时的世界纪录10.2秒只多出0.4秒。曾经在1949年参加过美国陆海空三军运动会并获得百米金牌的诺曼·克劳福德,以11.6秒的成绩获得亚军。29岁的克劳福德决定就此挂靴“退休”,因为他自己认识到“不如以前了”。他这次取得了个人得分第二名:袋装跑获得第一,100米跑获得第二,跳远获得第三,还是800米接力的四个队员之一。另外,他还是战俘营中最有名的橄榄球队的教练和队长。

  英国战俘帕特里克·瑞安可能是参加选目最多的选手,他先后参加了100米、200米、400米跑和110米跨栏比赛,还参加了跳远和足球比赛。虽然他没有夺得冠军,但他还是以精彩的表现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观众们非常喜欢单杠和双杠项目的表演。来自韩国的3个小伙子展示了他们出色的体操才能。他们做了一些难度系数极高的体操规定动作,其中一些动作很多观众还是第一次看到。观众从观看著名运动员约翰·桑登的表演中得到了更大的快乐。约翰·桑登是三届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单双杠冠军。1948年他还在伦敦举办的第14届奥运会上进入了半决赛,被誉为“体操明星”。

  足球和美式橄榄球,这两种规则不同,但彼此又有些联系的球类比赛在战俘营中非常盛行。每当英国人玩美式橄榄球、美国人踢英式足球时,总要引起场外的阵阵笑声。篮球决赛在军官队和士兵队间展开。军官队的美军陆战队少校麦克劳林是位神投手,命中率非常高,赢得的掌声也最多。但士兵队团结一心,配合默契,最终还是战胜了拥有明星球员的军官队。

  摔跤分为土耳其式和朝鲜式两种类型,各具一格。在摔跤场上,也涌现出了一名众所难敌的健将,他就是有名的土耳其摔跤手阿里夫·格克切。在重量级比赛中,他连胜7场,所向无敌,夺得冠军。朝鲜式摔跤冠军被韩国人金东述夺得。

  此外,运动会上的竞走、拔河赛、棒球赛等项目也都精彩纷呈,出现了许多紧张而激烈的场面。

  最后,德尔马·G·米勒获得了全能冠军,他在障碍跑和撑杆跳两个项目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田径场上,他以14.5秒的成绩获得了障碍赛的冠军。5分钟后,他来到了撑杆跳场地,以5米的成绩又获得了第一。上文提到的诺曼·克劳福德获得全能第二。安东尼·P·伊格尔斯获得全能第三名。他先获得了跳远冠军,又以1分1.2秒的成绩获得了400米跑的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运动会自始至终,从主持大会、组织竞赛、运动裁判到大会新闻采编、摄影及其他各项服务工作,志愿军一律放手由战俘们具体操办。运动会期间,伙食水平远远高于平时,一日三餐精心制作,每日一次会餐。

  战俘营“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来自各国的战俘们感慨万千,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轨迹。

  (综合《南昌晚报》、《中华读书报》)

  政策宣讲 “王将军”的口才令战俘折服

  在碧潼中学的操场上,上千名美、英等国的战俘,穿着暖和的蓝色棉衣裤,席地而坐,等待着聆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主任王央公的讲话。王央公穿一身志愿军军装,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发表了他的开场白:“同学们!请原谅,我不明白到底是上帝还是魔鬼促使你们这么多人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

  战俘们交头接耳,极为惊讶。他们不仅对战俘营的最高领导不通过翻译、直接用英语发表讲话表示诧异,也对“同学”这个称谓感到新奇。

  王央公说:“同学们!你们是不幸的,因为你们背井离乡,撇开亲人,卷入了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你们又是万幸的,因为你们来到这个穷乡僻壤,来到志愿军战俘营,就等于两只脚跨出了鬼门关,从此生命安全就有了保障,再也不用端着枪,去寻找那虚无缥缈的‘防务圈缺口’了。一旦战争终止,你们就可返回家园,同亲人团聚,过和平幸福的生活。”

  王央公最后简明扼要地向战俘们讲解了志愿军宽待俘虏的政策。他说:“我们不是复仇主义者。说志愿军‘虐待俘虏’,那不是真话。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美、英等国军队的被俘官兵,不论其职位高低,均实行人道主义的宽待政策,那就是:保障生命安全;保留个人财物;不侮辱人格、不虐待;有伤有病,及时给予治疗……”

  会场上不断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许多战俘称赞战俘营首脑讲得好,口才和风度令人折服。从此,战俘们为了表达对这位战俘营领导人的尊重和敬佩之意,都尊称他为“王将军”。

  优待战俘 成立战俘营俱乐部

  “优待战俘”是人民军队的一贯传统,志愿军当然也不例外。志愿军对战俘实行的人道主义宽待政策,在中外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战俘营里成立了战俘的民主组织——俱乐部,设卫生、文娱、运动和伙食4个部门,分三级管理。俱乐部的全体委员都是由战俘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管理自己。俱乐部还建立了图书馆、阅览室、游艺室、棋盘室、工艺作坊、交响乐队、写作园地和体育运动场地。1952年8月,英国国家妇女大会主席、世界和平运动理事会理事莫尼卡·弗尔顿夫人专访志愿军战俘营时,十分感慨地说:“在这里看到的一切,使我感动,佩服。不可思议,真是奇迹。”

  战俘营俱乐部在平时开展各项体育竞赛的基础上,于1952年9月向志愿军俘管处领导提出,要求在全战俘营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运动会,俘管处领导经研究很快同意了俱乐部的这项提议,并立即成立了以俘管干部为主,再加上对体育赛事有经验的战俘参加的“碧潼战俘营运动会筹务委员会”,下设秘书、竞赛、裁判和后勤4个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周密筹备,运动会按计划如期隆重举行。

  奥林匹克

  14个国家和地区的

  500名战俘参赛

  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俘管处从全部6个战俘营的13107名战俘中,选拔出500名(1254人次)优秀选手,举办了一次史无前例、极其特殊、别开生面的“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的国籍众多,分别属于美、英、法、加、哥、澳、韩、菲、土、荷、比、希、墨和波多黎各等14个国家和地区。

  运动会的形式完全是仿照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大会模式来组织的。

  开幕式既隆重又庄严。随着大会主席俘管处主任王央公、主席团成员和各位嘉宾先后登上了主席台,主持人宣布战俘营“奥运会”开幕。运动员们进场接受检阅之后,面对主席台,排列在运动场中心。随着乐曲回荡在山谷之中,美国战俘一等兵小威利斯·斯通手持火把跑入了人门的视野。乐队奏起了欢快的《友谊进行曲》,斯通迈着轻快的步伐绕场一周。当他经过主席台时,号角奏起《保卫世界和平》的乐曲。火把被呈递给“奥运会”主席王央公,他点燃了主席台上的火炬,运动场上冉冉升起了奥林匹克旗帜。王央公主任致词:“为了体育的发展,为了有一个幸福和安全的环境,和平是必需的和最基本的,未来终将属于和平。”随后,运动员举行了“奥运会”宣誓仪式,随后乐队再次奏响《友谊进行曲》,运动员们列队出场,战俘营“奥运会”正式开始了。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