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的一个傍晚,广东江门蓬江区红十字会会长陈德培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称,自己的孩子得了绝症,想要捐献孩子的器官,让他的“生命”能够在救助他人的同时,以另外一种方式得到延续。打这个电话的人,就是小思成的爸爸——张吉林。这位来自江西农村、在江门市蓬江区打工的年轻人,在确知自己的孩子救治无望后,毅然做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决定。
2011年12月,小思成被诊断为“脑干占位、低度恶性胶质瘤”。春节后,张吉林夫妇带着小思成来到江门,边打工边照顾孩子。清明节过后,小思成病情越来越严重,进食十分困难,还不时呕吐。想想可能是孩子快不行了,张吉林夫妇不忍儿子最终化为虚无,他们毅然决定将儿子的遗体和器官捐给社会,用儿子身上有用的部分去帮助别人。
小思成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2年4月18日,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邀请脑外科专家来到张吉林家中,为小思成做身体检查。经过专家确诊,小思成的病已到晚期,随时可能去世。当地政府和红十字会表示愿意把张思成接到条件比较好的医院继续治疗,直到去世。
2012年4月23日凌晨,小思成生命垂危,医生紧急抢救后,最终将他从生死线上拽回。23日凌晨3时,由市中心医院脑外科专家对小思成进行了床边脑室外引流手术,获得成功。但由于病程已进入后期,小思成的生命依然非常脆弱,术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医生表示,引流手术只是暂时延缓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只能解除颅内高压,不能根治肿瘤。
5月27日,在ICU中住了一个月的小思成病情逐渐稳定,后被转入普通病房。
6月5日下午,小思成再次陷入危险,多次呕吐,呼吸异常。晚23点左右,小思成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病逝。
经过评估,小思成的器官不适宜捐献,张吉林夫妇最终选择捐献孩子的遗体。
2012年6月7日,在当地红十字会见证和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工作人员陪同下,张吉林、张细花夫妇现场填写了遗体捐赠表,并签名确认。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经过简单的告别仪式,张吉林夫妇和工作人员一同将小思成遗体送上车,运送到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至此,乐于助人的小思成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在早前签署的遗体捐献意愿书上,关于“遗体的利用和处理”一项,张吉林夫妇替儿子选择了“用于科研”。
“孩子得的是脑干胶质瘤,我让弟弟在网上查到,目前这种病在国内还没有治愈的可能,而得病的人又不少,如果我儿子可以为以后患同类病的人造福的话,我想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选择了科研。”张吉林说。(据腾讯网)
经过简单的告别仪式,小思成的遗体被送上车,运往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至此,乐于助人的小思成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心愿。张吉林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孩子走得不痛苦,有价值。能够在生命结束后对医学研究作出贡献,甚至算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