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少年寻常的暑假
不寻常的“使命”
暴走漫画逗乐网友
QQ25级以上者不要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大山贫困家庭 微博募捐帮助他人
两位少年寻常的暑假
不寻常的“使命”


  王邦杰(左)、刘乐耕(右)抱着梅梅。
  王邦杰(图中男孩)在宾宾家中,听其家人讲述家庭情况。
 

  就在前几天,15岁的北京知春里中学初三毕业生刘乐耕还在国家级贫困县陕西西乡的千里之外。几天后,他却和比他小一岁的王邦杰一起,远离城市,在刚下过雨的泥泞山路里颠簸着,生怕班车会陷在泥泞的山路里,阻断了他们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在6天之内,走访7个贫困家庭,去看看那些面临失学的孩子……7月10日,刘乐耕抵达西安与咸阳姚家巷中学初二学生王邦杰会合。两个不同城少年的不寻常暑假就这样开始了。

  两个少年,一个北京,一个西安,行程数千公里,走破了鞋,晒黑了皮肤,从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为的是什么?

  新鲜又可怕的山村

  从西安出发,四个多小时的车程让两位少年看足了窗外的绿树和小溪。不过,刘乐耕早就知道,他们真正要看的,是美好风景的对立面——贫困,尽管在此之前,他对贫困的印象并不真切和具体。

  刘乐耕早就听父亲说过,西乡是国家级贫困县,时间在那里好像已经静止了三十年,新生活离他们很远很远。当他走进那里的民房时,贫困的轮廓开始清晰,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空”和“暗”。

  因为没有家具和家电,所以房子显得空荡荡的。为了节省电费,不漆黑一片时不会开灯,下雨时屋顶会漏雨,跟平整扯不上任何关系的土墙也裂开了口子。“在农村,他们一年四季都盖大厚被子,夏天特别热。可不盖不行,因为蚊子太多了,我已经被咬了一身的包”,刘乐耕和王邦杰身上,到处都是这些“意外收获”。“还有飞蛾、大蚂蚱和蛤蟆,好多野狗。”农村的生活对于刘乐耕这样的城里孩子来说,真是又新鲜又可怕。

  帮助别人

  是成长最快的路

  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让这两个孩子踏上了这条泥泞的山路。

  早在今年2月,刘乐耕的父亲刘鉴强就通过微博募捐了2万元资助了这里的两个贫困孩子读化工学校。

  他发现,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想帮助人,只是他们想通过他们信任的渠道来捐款。

  刘鉴强决定,不如让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去实践,记录下那些孩子的真实情况,去核实他们的信息,然后回来争取更多的爱心。

  这个想法定下来没多久,刘乐耕就出发了。“对于一个城市孩子来讲,帮助别人是成长最快的一条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价值。”刘鉴强说。

  而王邦杰的父亲王平和刘鉴强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他们都资助了不少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可以说,这两位少年的行动也承载着两位父亲的希望:去看看他们,去帮帮他们。

  磨破鞋获得的使命感

  “下过雨的山路很泥泞,鞋会陷在泥里”,这样的山路,他俩不知道走了多长。7月17日下午,王平看到刘乐耕时发现,他的鞋已经走破了。这两个一周前还白白的小伙子,现在胳膊、腿已经被晒得很黑了。“乡村里的孩子都很懂事,但也比较害羞,自尊心很强”。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刘乐耕认识到了城乡孩子的不同,也让他“看到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几天,刘乐耕把白天采访的东西写出来,然后发在微博上。他们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真实感人。

  原来对刘乐耕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同学,现在正在积极帮他转发微博,声援他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同学问刘乐耕以后能不能也有机会体验一下。

  和这7个家庭告别之后,这两个少年的任务才完成了一半,回到北京之后,如何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孩子们的处境,并为他们争取到更多实际的援助,才是他们的终极使命。

  七个家庭的故事

  在这7个家庭中,大部分孩子都在6岁到10岁之间,贫困是他们的共性,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爱。

  “看见我们时,他害羞的哭了。”王邦杰回忆起第一天他们去走访围腰村的第一个家庭时,遇到的一个叫馨馨的6岁男孩。

  在俩人到来前,馨馨和妹妹婷婷,在门口站着等了好久。等叫完“哥哥”之后,两个孩子却躲进了屋里,任凭妈妈怎么叫,馨馨也不抬头,“专心致志”地写着作业。等妈妈又拉了他一下时,馨馨竟然流下了两行眼泪,滴在作业本上。

  “你写的字真好看啊”,王邦杰试图用这句话打破僵局,再搭了几句讪,馨馨破涕为笑,两个男孩也熟了起来。

  在孩子的笑声中,王邦杰和刘乐耕了解到他们的家境。“三年前到福建打工的父亲出车祸去世了,妈妈仅靠两亩地和一点茶田养活三个孩子和奶奶,养了一头猪病死了,赔了几百块钱,家里没钱供孩子上学”。

  宾宾是给刘乐耕印象最深的一个孩子,他的妈妈前两年嫌家里穷,跑掉了,爸爸在外面打工。“他特别害羞,爷爷把他带来时,他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吭。”

  在这6天中的某一个晚上,刘乐耕和王邦杰住在了骆家镇的一户村民家里。家里的两个女孩,姐姐叫敏敏,14岁,妹妹叫康康,今年6岁。全家的经济来源就是父亲种庄稼和打短工赚来的钱。

  妹妹康康对姐姐十分依赖,她不是靠着,就是抱着姐姐,一步不离。晚上,妹妹困了,直接躺在姐姐腿上,姐姐保持下半身不动,手里的扇子也不停。

  令两位少年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个小姑娘。小洋静,六岁,布依族,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在外打工杳无音信,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爷爷用两头牛给人耕地赚来的钱,一亩地能挣四五十元。小洋静喜欢画画,沉浸在自己的彩色世界里。

  梅梅,六岁半,无法用耳朵感知世界,无法用语言与人交流。现在,只需5万元就够给梅梅做人工耳蜗手术,可是5万元,她家里根本出不起。

  在王邦杰和刘乐耕走访的7个家庭中,大部分孩子都在6岁到10岁之间,有聋哑儿童,有生病的孩子,也有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单亲孩子……

  如果你也想帮助这些孩子,请关注刘乐耕的微博http://t.qq.com/LegengLiu,也可联系刘乐耕的邮箱liulegeng@gmail.com。(据《辽沈晚报》)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