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
7月22日,北京暴雨倾城。这次突然来袭的灾难已致37人死亡,7人失踪,数字令人震惊而沉痛。
事实上,近年来暴雨过后可以“看海”的城市数量急剧飙升。如果当初“看海”是一句玩笑话,是对城市排水系统不堪一击的无奈,那么当下,我们是不是应该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好好改良这城市里远不如地表光鲜亮丽的地下城?
诚然,每次暴雨来袭,天灾是主要原因,没有这种短时强降雨,也不可能冲出这城市脆弱的底子。探究根本原因,还是泵站设施设计能力不足、地下排水系统能力差、雨量远远超过了设计的排水能力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当下之中国已成为各大城市普遍的沉疴。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城市空间拥挤,中心城区在现有浅层排水系统改造困难极大,这也是许多城市多年排水改造不见显著效果的关键原因。
最近,广州市探索治理城市内涝和雨水利用有了新思路,那就是利用深层地下空间建设“深层隧道”,广州城区一旦下雨,雨水就将集中到“深隧”之中,彻底告别“水浸街”的历史;而一旦干旱,“深隧”之中的雨水就将回到地表,作为河涌调水补水,城市绿化浇水之用。
尽管方案仍在初步论证阶段,工程造价必将不菲,专家也提出了不同的声音,但至少给了整治内涝一个希望。面对越来越频繁的突如其来的暴雨,我们实在无法安之若素,也不能坐以待毙。
在历史欠账巨大的今天,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我们只能还一点是一点。只是改造步伐需要加快,因为这是一个等不起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