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作,以后就不能再花家里的钱了,怎么改改我这‘月光族’的毛病呢?”这个夏天大批高校学子开始踏入职场新天地。伴随着新工作而来的是独立生活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不少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都有这样的困惑。
记者调查发现,职场新人普遍缺乏理财意识,即使不至于沦为“月光族”,也不懂得合理规划手中的结余资产,更不用说通过投资理财而致富了。已经工作一年的小陈则告诉记者,“刚毕业的时候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打算,计划虽然很美好,但如果没有好好理财的话,每个月还得靠家里救济。”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理财专家,盘点出职场新人现存的三大理财误区,快来看看你进了几个误区?
误区1
自认为无财可理
刚刚大学毕业的刘同学,前几日签约到一家媒体。暂未领到薪水的他,仅有2000元的实习补贴。刘同学选择与人合租房,支付了950元的房租,再加饮食消费等开销,2000元的收入勉强够用。
和刘同学一样,许多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后,一不留神就成了“月光族”。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无财可理。
理财师支招:
即便月余200元也可以“理”
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刘丽新表示,很多人对理财存在误区,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其实,大学毕业正是学理财的好时机。
“500元就可以做定投了,有些定投200元起”,刘丽新说,定投是目前比较适合大学毕业生的一种理财方式,起点很低,可选择2只~3只基金,做个组合。一定要选波幅比较大的基金,未来获利的空间才会比较大。定投是“要坚持的长期行为”,越到后面体现的价值就越高。
当结余积累到1万元以上,刘丽新建议,如有兴趣可尝试进入股市,如怕担风险可考虑买国债。
误区2
常常忘记记账
“以前用手机记账软件记过,后来嫌麻烦,就算了”,刘同学告诉记者,他平常不记账,因为“知道收入总量,月尾查余额不是负数就没啥问题”,所以“觉得不需要太细微的记账”。
大多数职场新人在消费上较为盲目,且不记账。
理财师支招:
通过记账来告别“月光”
“养成记账的习惯,就会明白钱花到哪里了”,刘丽新表示,理财就是开源节流,在你还没有达到开源的时候,节流是必要的。
针对“月光族”,刘丽新建议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比如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记下来,冷静一段时间,想清楚真的有必要买吗。这样积累下来,本子上的项目越来越多,你的克制能力就越来越强”,如此可以避免不少冲动消费。
此外,刘丽新建议大学毕业生为自己买一份意外险和一份重大疾病保险。
误区3
月结余放在银行“发霉”
去年大学毕业的阿杰,目前在珠江新城从事高速公路设计工作。阿杰发现自己每月支出1500元~2000元,大概有1000元的结余。对于如何处置每月结余的资金,阿杰说,“放在银行‘发霉’。”他所谓的“放银行”,是指利率低得可怜的活期储蓄,他解释道,“因为基数不大,所以觉得还没有存定期的必要”。
不仅是阿杰,许多职场新人都觉得,自己手头没多少钱,无法进行投资,面对每月为数不多的结余,他们都一致选择“不作为”,任其留在银行活期账户中。
理财师支招:巧用现金管理工具
“放在银行里很可惜,银行活期利息不高,这样很亏”,刘丽新指出,如果每月剩余1000元,“理财是一定要做的”。
建议先留下3个月~6个月的生活支出费作为应急费用,如果懒得打理,就把剩余的资金存进定期账户。
“存定期也不错”,刘丽新建议,比如每月把1000元存一年的定期,下一年每个月都有一笔钱到期,到时积累得多,可以做进一步打算。
假如每月生活支出2000元,工作收入稳定,就可以留6000元应急。刘丽新支招,“这6000元你可以放在活期,也可以买货币型基金”。
货币型基金是非常灵活的一种现金管理工具,收益比活期存款要高很多;遇上突然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提前两天赎回,收益率也不会受到影响。
刘丽新透露,货币型基金是她非常喜欢且常用的现金管理工具,“我在3个月~5个月内没有找到好的投资项目时,就会把我的资金放在货币型基金里面,作为短期的积累”。
刘丽新表示,职场新人也可购买理财产品。不过她提醒,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理财目标,算好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才能挑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有尽可能多的收益。
此外,毕业之后,还应该保持读书的习惯。刘丽新为大学毕业生推荐了几本有关理财的书籍,如《富爸爸穷爸爸》、《为什么有钱的人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没钱》、《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等。(据《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