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背后的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2012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牌背后的

  南方一个体操训练中心内,正在进行基础训练的小女孩因为疼痛嚎啕大哭。一名教练笑着说,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出现,孩子们只有通过哭喊、数数、含泪唱歌等方式,才能减少超越极限时的痛苦。
  一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有100多个举重训练基地,分布在各省市体校、运动队等单位。其中,女子举重基层队伍的架构基本与男子相同。两个孩子互相压腿训练腰背肌肉。
  广西省南宁市体育馆业余体校,一名教练站在女孩的腿上帮助她拉筋,女孩疼痛难忍,失声痛哭。
  尽管中国现在从事专业举重训练的运动员达到万人,但这其中全国范围内专业练习举重的女子选手不足千人。
  沈阳体校体操课上,教练正在帮助一名学员压腿。大约60名6岁到15岁的孩子在这里接受为期9年的体操课程,其中优秀者可能被选送至国家队。
  北京双桥体操学校内,孩子们在做倒立。5分钟后,孩子们开始出现极限反应,眼看他们己无力支撑身体,但又怕教练责怪而不敢停下来,小手臂不停颤抖,哭喊声此起彼伏……这时,教练让他们开始数数,“1、2、3……98、99、100”,数满了一百,孩子们才能停下,而此时的孩子面色通红、两眼含泪。
  广西省南宁市,小梁的柔功练的最到位,女教练在精心培训她。
 

  在外人眼里,奥运会金牌带给运动员的是鲜花、掌声、荣誉和英雄式的赞美。然而对于中国的金牌得主来说,这些奖牌也给他们带来了伤痛、困惑和艰难。有很多儿童从五、六岁开始就进入少年体校,全力锻练某个单项。机器式的训练使他们失去了正常的教育、正常的生活,充满压力的人生中没有欢乐。

  本版图片据凤凰网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