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
8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令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毫无疑问,这是教育部针对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开出的一剂猛药。担心理解有误而愧对了这番美意,我赶紧搬来词典,创业的义项有二:创办企业或开创事业。然而,无论是哪一个,需要的都是真金白银而不是空扳指头。一些家境富足或怀揣异禀的学生创业成功,自己能够安身立命又替国家减轻了负担,当然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但若因此就要求全体学生都来创业,万病一治,显然开错了药方。
“大学就是大概学学”、“今天你逃课了吗?”校园里的这些流行语暴露了如今不少大学生的心浮气躁、无心学业、沉溺上网、游戏人生、没有追求、理想缺失……而我们的大学又在有意无意地助长着这种风气,校庆会开成了赚钱炫富会,校友会开成了名人排行榜,有钱有势者被奉为座上贵宾,无钱无势者沦为“孤家寡人”,即使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翘楚也未能免俗。更有北师大某教授把校园当商场、化“教授”为“老板”,给自己的研究生写下“40岁时没有4000万别来见我”的创业目标!风雅净土,拜金之场,象牙之塔,铜臭飞扬,大学脸面,丧失殆光。
于此大学方向日益迷失、大学精神渐行渐远、大学宗旨几成文物、新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之际,“创业教育”横空出世,不是釜底抽薪,反要在学术功利化上再浇一瓢油,实在是莫名其妙。
英国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理念》中说,大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合理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职业能手,培养“绅士”而不是“专才”,培养大写的“人”而不是职业的‘才’。爱因斯坦在大学教育上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使青年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始终应该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
2008年教育部实施的“京剧进小学校园”颇是喧哗了一阵,近年不知为什么没人再提了,这回轮到大学热闹了,莘莘学子想远离金钱都不行,“必修”!创业这剂药,重“术”而轻“道”,逐“标”而舍“本”,小心病没治好,反把大学治成了职业学校!
一个总想着创业的大学是永远无法跻身一流大学的;一个总想着创业的大学是永远培养不出一流人才的,一个总想着创业的人是永远没有大出息的——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