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日本的失与得
人际高手的制胜法宝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年前日本的失与得

 

  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往往是情理之中的事情。20年前,不光日本人,就连中国人也不会想到,日本会失去以后的20年。

  当时的日本旭日东升,有凌驾美国的势头。感到不安的美国人走到街头抵制日货,用锤头砸烂日本家电。有一本美国人写的名为《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的书风靡全球,尤其在日本销量特别大,着实让日本老百姓飘飘然了一阵子。

  1   加大公共投资刺激经济

  

  当时,日本政府刺激经济的常用手段,那就是“加大公共投资”。GDP成长率稍微下降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政府,是公共投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高兴,利益链上的公司和个人也高兴,大家都说应该修路,他们都默认一个前提:人口会不断增加,经济也会持续增长。

  最火的时候,我的日本同学都买了股票,很多主妇都成了投资名人。到了1989年,东证股指在接近4万点后,就开始“跌跌不休”,每况愈下,一时返回两万多点之后,再也无力突破两万大关。

  我国2007上证股指达到6000多点时,股民也是一片疯狂,学生上课炒股,退休大妈排队买基金。后来股市一泄千丈,返回3000点后,就再也难破3000点大关了。用倍数算算,你会发现这些拐点数据相似得多么惊人。

  3   汽车成热门话题之一

  我们再看看汽车。我在北海道大学读书时,正是日本泡沫经济加深加重的几年。家庭富裕的大学生们开始有车,和女朋友约会时有车是非常光彩的事。很多年轻人省吃俭用攒钱买车,车是当时年轻人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周末你能常看到一边吃方便面一边擦车的年轻人。

  可现在的日本呢,很少有人把车当做显示身份的道具,只是当做移动工具,很多情侣们宁肯坐公交车出游,省心省力,也更有情致。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缺乏热情,老成爱静,但我们中国的年轻人真的活得舒服吗?他们是不是为了很多不必要的攀比而活得很累?

  2   老百姓硬着头皮贷款买房

  

  我永远也忘不了日本当时房价居高不下的理论,那就是“土地不能生产”,意思是它只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会越来越贵。很多人现在还在为当时的投资埋单,因为他们恐惧将来更买不起房子,就硬着头皮贷款买房,而那时正处于经济最泡沫的时期。

  当时的日本人见了外国人就叹气,说我们日本人拼命劳动让经济复苏了,可是我们的老百姓没地方住了。他们也想了很多压制房价的政策,也盖了好多公共房,连我都住过。不过最后房价还是被房价自己压垮了,尤其是那些地方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区,如今房价是当时的十分之一。

  我的岳母当时就因为扛不住压力,为了我妻子的将来,在福冈买了块地,现在那块地上长满了杂草,恐怕白给人都没人要。实际上,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人口减少,现在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年纪大的人不喜欢住郊区,宁肯拥挤点,也愿住在市内,看病方便,购物方便。房间小点,便于清扫。过去繁荣嘈杂的郊区小区,现在都成了鬼城,只剩下些没有去处的老人。

  4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很多人以为日本产品原来就是安全精细,其实不然,20年前日本也很不规范。撕不破的包装袋,喷射果汁的包装盒,我都记忆犹新。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食品公司,那里的职员就告诉我,他从不吃自己公司生产的东西,因为他知道用料和生产过程。

  我不认为当时的日本食品质量就和现在的我国一样,但起码是现在的日本不可想象的。日本是一个不断改良的国家,也是消费者舆论非常给力的国家。当发现某个企业作假或掺入不当成分时,这个企业必须及时向消费者道歉,赔偿损失,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同类问题,不然这个企业必死无疑。因为它的产品再也无人问津,代理商也不会将其放到货架上。

  北海道的“雪印”公司,是日本最有历史和影响力的食品公司之一,比我们的某个奶制品公司有名多了。就是因为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混进了毒菌,而且处理不当引起民愤,就破产了。尽管看起来好好的一个老牌企业,为一件事倒闭有点可惜,但是对整个产业起到了最好的示范作用。尽管倒闭了一个公司,但一个产业得救了,老百姓的健康得救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得救了。

  有人说,不让作假公司倒闭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因为国家是大股东,我不知是真是假。但是无论谁持有这样的公司,都应该让其倒闭,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也为了我们的国家。

  5   吸取日本的经验是我们的捷径

  告别高速成长之后,日本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这期间,日本产生了很多问题,经济成长率一直很低。为此,有人说这20年是日本失去了的20年。但是这20年又是日本走向成熟、走向精细的20年。当今,我们为之诱惑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经过这20年的进化而产生的。

  我通过自己的经营和生活体验觉得,我们现在的处境和20年前的日本相似的地方太多了。我国今后的20年如何发展,我不得而知,但吸取日本的经验是让我们20年后活得更好的捷径。如果你体验了20年前的日本,你会对此深信不疑。

  (据《读者》)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