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女生占比逐年增加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2012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生性别比例:男多女少 大学录取性别比例:女多男少
中国高校女生占比逐年增加

 

  近年来,高校女生占比快速增加是高校入学的新变化,师大、外院以及综合性院校,女生比例超过男生已成惯例,比如陕西师大2006年男女比例为1∶2,2011年则是1∶3。而过去女生不占优势的农学、工科、理科、地质等专业,也在发生性别比例逆转。在这些学校,“女儿国”情形日趋明显。有学者称,这可能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一些高校部分专业在招生时,硬性规定了男女性别比;另外,高学历的硕士、博士女性比例不断增加,可能会造成婚恋新问题。

  杨建雄感到“威风扫地”。

  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植物保护专业2010级3班仅有的13名男生之一,今年开学迎接新生时,杨建雄发现这个过去以男生为主的学院,正在变成“女儿国”。

  植科院2010年招生448人,女生占248人,占全院人数的55%,这是该院历史上第一次女生人数超过男生;之后,2011年女生比例占51%;2012年招生442人,女生为238人,占54%。

  “现在不仅仅人数不如女生,分数也如此,每年获得奖学金和优秀生,都是女生居多。”9月1日,为迎新忙得一塌糊涂的杨建雄说。

  “女儿国”显现

  ▲

  据了解,近年来,在女生占优势的院校及专业,女生比例日趋增加;而女生不占优势的学校或者专业中,也不断向男生攻城略地。

  比如陕西师大2006年男女生比例为1∶2,2011年则是1∶3。

  江西唯一的211工程重点高校——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辅导员殷敬军发现,在女生占优势的中文专业,女生是“强者更强”。

  该校中文系2012年招到163个女生,男生只有40人,男女比例小于1∶4。而2008年招到的男女生比例在1∶3左右,更早的2003年这个比例则是1∶1。

  “现在高考报考者中女生人数在增加,女生通常也更认真,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更大些。”华农植科院辅导员唐尚书说。

  整个南昌大学,2011年女生数为16239人,占41.14%。2012年招收新生9253人,其中女生4060人,占比41.66%,较去年略有上涨。

  一些外语类学院也类似。华中农大外国语学院近四年的男女比例都在1∶5左右,今年男生招45人,女生154人,后者占77%。以25人一班为基准,平均每班男生人数仅在4人左右。

  南昌大学辅导员殷敬军坦陈,缺少男生,一些工作开展存在难度。比如在华农外院,就流传着“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牲口用”的戏说。迎新现场,仅有的十多名男生实在供不应求,女生们只好自己承担体力活。

  “新生一波一波地来,我们要引路带去寝室,人手不够只好一个人把行李箱提上六楼,手酸得都已经快抬不起来了。”9月1日迎新会上,华农外院学生会副主席贺芹称。

  贺芹说,除拎行李外,送水、搬桌子、拿帐篷等都得女生自己来,都说外院女生彪悍,都是被逼出来的。

  校园管理也开始受到挑战。考虑到女生入厕时间一般比男生多2倍,中国传媒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都在最近两年将部分男厕改为女厕;至于将男生宿舍改为女生宿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多年前就出现了。

  至于过去女生不占优势的农学、工科、理科、地质等专业,也在发生性别比例逆转。比如清华大学2012年女生比例增加了1倍,为全校的1/2,而2009年只有1/4。2009年,北京林业大学男女比例从6年前的1∶1变为今年的7∶3。

  最有意思的是,主要从事火箭发射、飞行器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近年来女生比例大增。比如2008年是13.8%,2009年是14.5%,2010年、2011年持续上升为15.9%、16.4%。同样机械学院女生比例从2008年的14.5%,变为2011年的15.3%。

  整体看,北京理工大学女生比例2008级为31.48%,2010级为32.13%,2011级为33.37%。

  “女儿国”背后

  ▲

  不过,根据公开统计数据,从出生性别比看,是男生多过女生。熊丙奇介绍,比如2010年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8∶100。但为什么偏偏女生在大学独占鳌头?

  教育统计公报显示,从1997年到2010年小学、初中女生比例是47%左右,这说明女生在小学和初中,并不占优势;普通高中女生比例则略有上升,2004年普通高中女生比例是45%,2010年达到48%。

  但是从大学专科开始,一直到博士,女生比例持续快速上升。

  比如1997年普通高校女生比例是37%,2000年是40.9%,2003年是44%,2005年是46%,2007年是48%,2009年是50.2%,2010年是50.8%。基本上每年以1个百分点速度上升。

  具体而言,硕士、本科、专科都是以每年1个百分点在上升。2004年硕士女生比例是44.1%,2010年上升到50.36%。本科生2004年女生比例为43.8%,2010年上升到50.36%。而专科生女生比例从2004年的47.8%上升为2010年的52.4%。

  只有博士上升得慢一点。2004年女博士比例是31.3%,2010年变为 35.4%,每年增幅只有0.5个百分点左右。

  比如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2011年农学博士中男生169人,女生91人,占35%;2012年植科院共有博士297人,女博士占了113,占比为38%。

  为什么上大学男生比女生增速小,很多高中老师深有感触。

  云南大理一中高三政治组教师邱宏光发现,自己1988年上高中时,一个班级40人,男生30,女生只有10个;到了前几年,一个班上已经是男女各一半了。2012年则是1个班级60人中,35个是女生。

  “现在独生子女多,女孩子获得了读书的机会。”邱说。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辅导员殷敬军也认为,不是男生不想上学,而是有的农村家庭过于贫穷,男孩子早早承担起了养家重任,去打工或者读高职、技工学校。

  殷长期关注高校男女失衡问题,他推测,有可能部分男孩子在上大学前,就出国留学或者帮忙料理家庭生意。

  熊丙奇说,读书无用论观点下,使得一些家庭让男孩子尽早出去打工;也或者很多女生就业难,留在高校继续读书,这使得女研究生比例增加。

  华农植科院辅导员唐尚书则认为,相对来说,男生成熟得晚,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社团或是娱乐中,女生则学习习惯更好。

  此外,唐称,社会进步已经把大多数需要体力劳动的部分用科学技术代劳了,弥补了女生体力的缺憾,而智慧方面相比,男生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高招性别歧视

  持续的女生比例增加,可能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一些高校部分专业在招生时,硬性规定了男女性别比,一些女生为招生歧视而申诉。今年8月底,广州4名女生剃光头抗议高招性别歧视。

  今年,全国不少地区考生发现,报考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小语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专业等专业,对男女生比例有所限制。其中外交学院招生规定男女比例是1∶1,国际关系学院是7∶3。

  这使得刚被广州一所学校录取的女生欧阳乐有些不平。她今年理科分数614分,想报考国际关系学院,但该校在广东实际投档的15个名额中男生占12名,投档分只需609分,女生仅占3个名额,投档分却要628分。她向教育部反映,教育部回应“为了国家利益,部分高校专业可以限制女生”。

  “到底哪些专业涉及国家利益,恐怕需要提前说明。”熊丙奇说。

  此前2005年,北大小语种招生就出现提高女生分数线的情况;今年,北外个别专业也只准男生报考;华工今年招收的国防生,55个名额中,女生仅占5个。

  北京众泽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目前正在申请,期待教育部对高招女生实施性别比问题作出回应。

  该中心律师吕孝权称,为了国家利益没错,但到底怎样为了国家利益需要说清楚。作为国防生,女生招生比例少,可以理解;但传媒大学艺术专业是什么原因,以及外语小语种涉及到怎样的国家利益,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解释。

  剩女剩男大潮

  另一方面,高学历的硕士、博士女性比例不断增加,可能会造成婚恋新问题。

  “女生学历高了,没人敢要,自然而然成了剩女。”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辅导员韩伟说。他解释称,男性一般不会选择学历、能力比自己高的女性,高学历的剩女则拔高了择偶标准,站在顶端的剩女看不上低端的男生,于是又激发了更深的婚恋矛盾。

  1992年中国出生人口总人数是1875万,其中男性1000万,女性873万,男比女多130万,这部分人大约在今明年进入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专家汪洁说,虽然在适龄婚龄人口中男比女多出数千万,但未来高学历女生可能比男生更多。

  “男生一般寻找低学历女生,大多甲男丁女配。婚恋市场上甲女、丁男最后被剩下,长此以往,人口出生率可能会大大降低。”

  “未来高学历的‘白骨精’(白领、骨干和女性精英)群体要降低择偶条件,创造认识更多男性的机会,不要变成剩女。”汪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