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价今起每升上涨4毛多
今年棉花临时收储价
每吨2.04万元
淇河宾馆招工启事
教师节变味,谁解“红包”焦虑症?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节变味,谁解“红包”焦虑症?

 

  □新华社记者 凌军辉 王莹 仇逸

  又到教师节,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正演变为两难的道德考题。连日来,记者在上海、江苏、辽宁等地调查发现,在一些热点中小学,一边是家长苦恼送不送礼、送多少,一边是老师纠结收不收礼、怎么办,双方均患上“红包”焦虑症:理想教育的天平承载不了越来越重的红包。

  “教育红包”渐渐升级

  记者采访发现,教师节送礼的重灾区主要是各地的一些知名中小学,对象集中在语数外等主科老师和班主任。沈阳市一所热点小学的王老师说,新学期开学以来,全班40名学生,超过一半的家长都送了礼,普遍价值数百元,还有的直接拿信封送现金。

  面对接踵而来的“红包”,很多老师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般满心欢喜。“家长的红包越厚,老师的压力越大!”南京白下区一位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李老师说,拒收家长红包时常拉拉扯扯,有时还有学生在旁,场面非常尴尬。有时虽然拒收成功,但明显感觉和家长的关系疏远了。“有时候家长送的礼物实在退不回去,心理压力会非常大。该怎么对待孩子,学习管理和生活照顾到什么程度,就怕拿捏不好,都快得强迫症了!”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大米、腊肉,到90年代的鲜花、水果,再到新世纪的现金、购物卡,随着礼物逐渐升级,教师节开始变味。北京一所知名小学的学生家长透露,随着现金和卡数额增大,为了规避风险,这几年流行给老师送旅游,“开始是国内游,后来是出国游,没个三四万元根本拿不下!”

  

  红包为何屡禁不止

  对于收红包这种严重违背师德的行为,相关部门态度明确,禁令不断。2010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业界称为“八不准”禁令,其中规定老师“不准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或其他财物。”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相关意见,评价老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情节恶劣的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湖南的初中生家长苏先生给记者分析了给老师送红包的诸多好处。“很多教育资源都掌握在老师手里,比如评三好生、当班干部,特别是‘小升初’推荐优秀生,老师和班主任一般都有几个名额。”苏先生说,要想老师青睐自己家孩子,平时和老师处好关系很重要,而每年的教师节就是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机。

  沈阳学生家长田女士的儿子今年上高中,教师节本不想给老师送礼,但一打听,身边的朋友同事都送礼了。由于担心不送礼引发老师不满,田女士只得“随大流”给班主任包一个500元的红包。

  

  维护师德尊严,关键守住底线

  有关专家、家长认为,遏制“教育红包”升级、泛滥,首先老师要加强自律,守住道德底线,重树师德尊严。此外,应进一步细化相关禁令,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远教授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坚定信仰和纯洁师德,不能以普遍行为、社会风气等借口,降低了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要求。

  在欧美一些国家,公立学校老师收受家长、学生的礼物超过一定金额,即可判为受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尽管中外国情不同,但维护师德尊严、教育公平的理念是一致的。遏制“教育红包”泛滥,除了加强教师自律外,更要推进立法,把当前的师德禁令具体化,如规定老师收受财物达到多少数额即犯受贿罪,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

  (据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