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鸟友”拍摄淇河野鸟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2012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鸟友”拍摄淇河野鸟

  中白鹭
  鹳形目鹭科,全身羽毛纯白。在田坝、河流浅滩、沼泽湿地中觅食小鱼、虾、蛙类及昆虫。
  黑耳鸢
  一种体型略大的猛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苍鹭
  大型水边鸟类,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近来由于沼泽的开发利用、苍鹭生活环境条件的恶化和丧失,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像以往那么容易在野外见到。
  白腰草鹬(yù)
  小型涉禽,体长20cm~24cm,是一种黑白两色的内陆水边鸟类。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红嘴蓝鹊
  留鸟,性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为食,较为常见。
  红尾水鸲(qú)
  栖息于清澈的溪流边,捕食水生昆虫,较为常见。
  翠鸟
  常出没于淡水湖泊、溪流,栖于岩石或探出的枝头上,发现小鱼后俯冲入水捕捉。在我市较为常见。
池鹭
在我市夏季较为常见。

  冠鱼狗
  也叫做花斑钓鱼郎、冠翠鸟,羽色优雅,为人们所喜爱,是近年才开发的观赏鸟类之一。
  夜鹭
  又名水洼子、苍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在傍晚或夜间鸣叫,傍晚和黄昏三五成群飞行,偶尔也见有单个飞翔的。
  黑卷尾
  筑巢于高大乔木上、育雏期有保护巢区行为,会攻击、驱逐靠近巢区的人或其他动物,夏季来此繁殖,冬季迁往南方越冬。
  小(左)
  小又名水葫芦,因体形短圆,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芦而得名。
  黑喉石鵖(bī)
  喜开阔的栖息生境如农田、花园及次生灌丛。栖于突出的低树枝以跃下地面捕食猎物。
  岩鸽
  俗名野鸽子,主要栖息于山区多岩石和峭壁的地方。岩鸽和原鸽的最大区别在于岩鸽尾羽有白色次端斑,原鸽为灰色。
  棕背伯劳
  捕食小鸟、蜥蜴等,在我市较为常见。
  红隼(sǔn)
  隼科隼属几种小型猛禽。以猎食时有翱翔习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虫、鸟和小哺乳动物。
  黑水鸡
  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多成对活动,以水草,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
  灰鹡鸰(jí líng)
  中小型鸣禽,与黄鹡鸰的区别在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和黄色的腰显现,且尾较长。
  阿穆尔隼
  食肉猛禽, 捕食小型鸟类及大型昆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金翅雀
  全世界有24种,中国有5种。金翅雀在中国终年留居各地平原,亦可见于山地。
  白头鹎(bēi)
  食物以昆虫、植物果实为主,四季均可见到。
 

  6月13日,本报刊发我市爱鸟拍客冯豫山拍摄的“淇河百鸟图”后,引起了北京自然之友野鸟会的高度关注。9月15日至16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高武、自然之友野鸟会会长李强的带领下,10位来自北京自然之友野鸟会的会员到淇河沿岸研究我市野生鸟类的生活习性。

  在为期一天半的观测时间里,鸟友们在淇河沿岸共观测到55种鸟,并拍摄到《鹤壁淇河动植物主要资源名录》之外的3种鸟类——游隼、黑耳鸢(yuān)和黑喉石鵖。鸟友们对淇河生态环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决定在淇河设观鸟点,计划每年到观鸟点观鸟。在本报的协调下,鸟友们同意将此行所拍摄的资料免费提供给我市,为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贡献。

  据我市林业部门统计,目前淇河流域内脊椎动物共有265种。其中,鸟类156种、鱼类64种、兽类20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6种。156种鸟类中候鸟(包括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占有较大比重,其中候鸟105种,留鸟51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等4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角(pìtī)、大天鹅、小天鹅、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kuáng)、普通鵟、乌雕、秃鹫、白尾鹞(yào)、红脚隼、黄爪隼、红隼、灰鹤、红角鸮(xiāo)、领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等22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凤头鸊鷉、苍鹭、鸿雁、大白鹭、灰雁、红脚鹬、普通夜鹰、三宝鸟、黑枕黄鹂、红嘴山鸦等10种。

  自然之友野鸟会成立于1996年10月5日,是国内第一支民间观鸟团体,以组织公众参与观鸟活动为主,在鸟类保护、环境教育、公众宣传与推广等方面有不俗成绩。今天,本报推出自然之友野鸟会员在淇河沿岸拍到20多种鸟类的照片。

  资料整理

  晨报记者 邓少华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