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了基金经理寒了基民心
投保人意外死亡
家属获赔20万元
分期购车 享受生活
电话投保 服务不“打折”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基金三大承诺难兑现:
肥了基金经理寒了基民心

经过14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内地基金市场在2012年迈入了“千基时代”,基金账户总数也超过了3900万户。
  然而,面对不断缩水的基金净值,中国基民却越来越困惑:专业理财、分散风险、共担风险,基金的三大承诺为何一样都没能兑现?

 

  □“新华视点”记者 桑彤 潘清

  号称专业理财,净值大幅缩水

  统计显示,到今年8月末,内地市场共拥有1069只基金。与此同时,数以百计的基金跌破面值,净值“缩水”之下,基金似乎越来越难以担当“专业理财”的责任,也难以兑现当初对基金持有人的承诺。

  截至9月21日,共有29只基金最新净值低于0.5元,其中申万菱信深成进取和博时上证超大盘ETF两只基金净值不足0.2元;与此同时,累计净值低于1元的基金高达472只。

  或许基金公司可以为其净值大幅“缩水”找出各种理由。比如分级基金所具备的杠杆效应放大了折价水平以及部分基金成立时净值偏低等。然而,“一毛基金”的出现仍令曾对基金寄予厚望的基民感到心寒。

  “这比股市被‘腰斩’更可怕。”一直被深套的基民李小姐抱怨说,“专业理财机构不仅没能帮百姓实现盈利,甚至连本金都几乎打了水漂。”

  事实上,从更长时间来观察,基金市场似乎也难逃“牛短熊长”“赚少赔多”的命运。据了解,2008年A股市场由牛转熊,基金全年巨亏1.5万亿元。2009年股市单边反弹为基金业带来9100亿元的利润,但好景不长。2011年,基金业再度出现5004亿元的巨额亏损。

  即便今年上半年,基金业获利997.56亿元,但同期已实现收益却为-722.74亿元。这意味着账面上的盈利,并未能变成持有人口袋中的真金白银。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和晨星公司日前发布了一年来全球最佳及最差基金排行。中国股票基金以年回报-21.67%排名倒数第六。

  投资者损失惨重,经理人“旱涝保收”

  上海基民郑莘向记者晒了一下自己的基金账单。从2011年初开始,他陆续投入了20多万元购买基金,目前仅有一只货币基金和一只QDⅡ基金略有盈利。算一下总账,一年多来基金投资非但没能给他带来一分钱的增值,反而造成了逾两成的本金损失。

  “常听人说基金公司是‘专家理财’,我的钱到底被‘专家’们理到哪里去了?”郑莘无奈地说。

  与基民本金“朝不保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旱涝保收”。

  据统计,2007年到2011年,基金公司共为投资者创造盈利373亿元,而同期基金公司累计提取管理费高达1456亿元,为基民同期盈利的近4倍。

  据媒体披露,在基金全行业亏损阶段,主动股票型基金经理的年薪“起步价”超过百万元,一位成熟的债券型基金经理年薪高达300万元以上。

  基金经理没有为投资者赚到钱却养肥了自己,基金业巨亏之下仍能坐收高昂的管理费,这种怪现状无疑是对基金投资者利益的“生吞活剥”。

  据了解,内地公募基金按照固定比例计提管理费。一般而言,偏股型主动投资基金年费率多固定在1.5%,投资多个海外证券市场的QDⅡ基金年费率为1.5%至1.8%等。

  “分散风险”成忽悠,

  “满地基毛”为写照

  作为一种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素来标榜“以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然而实际情况是,基金运作似乎也难以抵御系统性风险。不断“缩水”的净值,让基金所谓分散风险功能成了空话,这一现状的背后是基金业信托责任的缺失。

  在晨星亚太区CEO张晓海看来,信托责任是基金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公募基金行业在建立信托责任时,应重点解决如何把股东、管理层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从而实现对投资者利益的有效保护。”张晓海说。

  也有的基金强调利益绑定。如不久前亮相的发起式基金,也是监管层为了将参与各方利益高度绑定、实现风险共担、体现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而进行的一种尝试。

  据了解,发起式基金开闸后的前两周,就有6家基金公司“火速”申报。其中只有一家发起式基金投资股票,其余5家都是投资债券,并没有实现参与各方利益的高度绑定。

  业内专家指出,赋予基金管理人更多的剩余索取权,这一以“消除道德风险”为目的的创新,有可能导致更多的“道德失败”。

  诞生14年后,曾经风光的中国基金业已经步入困局。

  (据新华社9月23日电)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