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自然的创作状态
描绘让人感动的事物
“候鸟老人”的绚丽生活
联通鹤壁分公司开展应急演练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最自然的创作状态
描绘让人感动的事物


 

  ——青年画家冯丹的绘画之路

  

  □晨报记者 秦颖

  

  她看起来温柔娴静,油画作品却显得大胆泼辣,颇具吸引力,她就是我市青年画家冯丹。她刚过而立之年,但作品的画风和意蕴获得不少专家赞誉。著名现代水墨画家张进先生对她这样评价:“在我眼里,她的作品显得勇敢、果断、倔强、独立,有一种扎实的美感。”

  冯丹的敏感,让她在艺术方面表现出色。2003年,在校学习期间出版了画集《青核画记》;她的油画组图《故宫》荣获中央美院“学院之光”2003届优秀作品展艺术传承奖油画类唯一提名奖;油画《清晨》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国画《故宫组图》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术馆);作品《三只猫》2011年8月参加巴黎《载体·旗》展览;2012年,油画《蔷薇》被中国油画学会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国家级艺术类核心刊物《中国油画》2012年第三期刊登冯丹作品专题······

  

  不刻意迎合任何标准

  第一次见冯丹是在一处僻静的庭院内,生活中的冯丹看起来更适合居家生活。家中的植物藤蔓被她印刻在了画板中,原本静态的藤条透露出一种朝气,似乎被她赋予了新的生命。

  “她的画表面上看很物象,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意象。她从一开始就拒绝‘说教’,怀疑那些人云亦云的标准。”著名画家戴士和2003年这样评价冯丹的作品《青核画记》。

  冯丹坐在记者对面,如一个通体透明之人,毫无遮掩,她的坦诚一览无遗。当说起她的作品时,冯丹的视线渐渐凝聚起来,顿时让记者感觉到她和这些源于生活的作品好似脱离了现实生活,进入一个情感张扬、充满灵性的意境,一个瑰丽的浓墨世界。

  “将原本具体的东西打破重新组合,服务创作思想和灵感,就会有新的意境在里面。”在采访过程中,冯丹不时强调创作天赋,在她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和灵性的,物我合一是创作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述,思想的升华。研习绘画二十多年来,冯丹的作品也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以最自然的创作状态,描绘生活中感动自己的事物。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绘画

  冯丹绘画的敏感和魅力来自于父亲的指导,来自于她的资质和个性,来自于生活资源和细腻感情的撞击。5岁时,冯丹开始和父亲学习画画,还经常跟随父亲一起出去写生。追忆童年,她笑着告诉记者:“我的作品都有生活原型,但也加入了主观意识。”

  “画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碰到喜欢的东西,肯定会有感触。记录这些感触,有人通过唱歌,有人通过舞蹈或文字,我则通过画画来表达。很多人画画都没坚持下来,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离不开父亲的鼓励。”冯丹说,小时候在奶奶家院子里画画的场景至今让她记忆犹新,“曾在某杂志上刊登的油画《清晨》就来源于奶奶家的小院。”

  说到绘画题材,冯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感受,这需要不断学习。“同一场景,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视角也就不同。”冯丹说,绘画没有想象中那样神秘,她最初绘画时涉及的题材也很简单,往往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绘画不是单一的,每个方面都要去了解,去尝试。要多看书,古代的现代的都要有所了解。绘画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造型、色彩等。遇到这些问题时,父亲都会及时给我指导。”冯丹说。

  

  绘画的道路上 父亲是指明灯

  说起冯丹的绘画之路,就不得不提她的父亲冯海民。自学绘画的冯海民多年一直坚持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因为多年不断创作,他在绘画上的毅力以及对绘画创作的思考,深深感染了冯丹。

  在冯海民创作画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中西方民间艺术、英国版画集、外国黑白木刻选集等书籍,显眼位置还摆放着很多泥咕咕等传统艺术品。冯海民说,质朴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他培养冯丹先从最原始的想象力开始。

  “冯丹从小观察事物就很细致,我不想抹杀她的创造力,但我会让她打开眼界,看古今中外大师级的作品,学会欣赏中国传统艺术。她看了很多文学方面的书,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创作出新的作品。”冯海民说。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