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德国:政府该扮演的角色
在香港体验大学开学典礼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2012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香港体验大学开学典礼

 

  20多年来,学生会会长与学校领导一同进场、入座,是香港大学开学典礼的一个传统。

  典礼讲话中,不同嘉宾直截了当地相互批评;学生会主席严肃批评学校的工作失误。

  礼堂里的四块大屏幕上,有手语同步传译讲话内容。

  作为香港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自四川的陈晓冰一直期盼着一场“好玩的”开学典礼。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视频里,她早就感受到这个仪式的欢乐气氛:一个教授笑着说:“大学生活最重要的是好玩。”另一个学校领导甚至鼓励同学们四处游历,“有必要的话就逃逃课”。

  不过,9月12日早上,当真的置身于香港大学古老的穹顶礼堂时,陈晓冰很快发现,开学典礼给她带来的远不止这些。

  仪式刚开始,她就吃了一惊。伴随着管弦乐团的演奏,全体新生起立迎接入场的学校领导和嘉宾。她惊讶地发现,肩并肩走在队列最前面的两个人,一位是中年校友,另一个则是与自己年龄相仿、学生模样的年轻人。

  “那不是学生会会长吗?他怎么在这里?”陈晓冰差点喊出声来。

  几天前,在一个迎新活动上,她刚见过这个身形瘦削、戴眼镜的男生,听他讲述学生会的“权利与地位”。而此刻,这名学生正与20多位学校领导一同入场,最后更与校长一起入座主席台上第一排的位置,面朝台下近千名新生。

  陈晓冰忍不住向身边的同学使了个眼色,表达她的吃惊。

  接下来持续一小时的仪式中,更多触动她的场景不断发生。这个19岁女孩开始意识到,这是学校给她上的第一堂课。在这场每年一次的“例行仪式”背后,是香港大学,甚至香港社会试图向大学新生传递的一些独特理念。

  ▲

  这样的安排非常直观地体现了“学生与校方平起平坐”

  按照香港大学的设计,被录取的内地新生将先在内地顶尖学府学习一年。一年前,在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接受委托培养时,该校的开学典礼留给陈晓冰的印象是:主席台上清一色全是西装革履的“领导”,唯一能够短暂上台的学生,是新生发言代表;整个仪式下来,没人提起“学生会”。

  而眼前,香港大学学生会的会长与校长坐在了同一排的座位上。校长身穿博士袍,头戴四方帽,坐在正中间。身披香港大学传统绿袍的会长则坐在左边第一个座位上,紧挨他的,是理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等学校领导。

  对于很多内地学生而言,香港大学的学生会并不陌生。从被学校录取的那天起,许多人就开始感受到学生会的“无处不在”。其中,最直接的感受是:他们的学校邮箱一直被来自学生会的邮件“轰炸”。邮件几乎每天一封,有时候是对香港的社会时事、历史事件发表声明,有时候则是抗议学校的校车线路不够,或者“过于拥挤”。

  “管得特宽。”这是来自东北的大一新生马璐对学生会的最初印象。

  更为细心的陈晓冰则有不同的看法。来到香港大学之初她就发现,香港大学的学生会是一个在香港警务处正式注册的独立法人。在学生会组织的迎新活动上,会长特意向新生们强调,学生会与校方“地位平等”,“不需要受学校束缚”;当校方管理出现问题时,学生会有权力“组织同学投票”,表决是否“罢免”或“弹劾”相关的学校领导。

  在坐落于半山的香港大学校园里,学生会拥有一幢独立的办公大楼,甚至负责一个文具超市的运营。而对其举办的某些活动,校方还会免费提供场地,以表支持。

  对陈晓冰而言,这一切都是全新的理念。在内地的大学念书一年,她几乎没跟学生会有什么联系,更没见过学生会主席。

  一位来自广州的学生评价说,这样的安排非常直观地体现了“学生与校方平起平坐”。

  原来开会不一定要一团和气

  ▲

  整场开学典礼,校长、学生事务长和杰出校友都发表了演讲,而让陈晓冰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即兴讲话”。

  “今天我没带讲稿来。”刚走近讲台,一脸笑容、个子不高的温颂安就这样说。作为香港大学毕业生议会总书记,温颂安一开始就兴奋地分享他对大学生活的看法。可讲到一半,他突然想起还没介绍什么是“评议会”,遂立刻随性地插入一段:“噢,我必须跟大家介绍,我们毕业生议会是……”

  和台下很多同学一样,陈晓冰被这种“想到哪儿就说哪儿”的讲话风格逗乐了。

  不过,随后发表演讲的女校友梁高美懿显然不喜欢这种风格。她是恒生银行前首席执行官。“我是有讲稿的,我觉得演讲还是应该有更清晰的结构。”穿一身鹅黄色套装的她一脸严肃地说。

  台下一阵骚动。主席台上,“被批评的”温颂安却还是那样一脸笑容。

  “原来开会也不一定要一团和气嘛。”陈晓冰突然意识到。她想起一年前她参加的那一场开学典礼:虽然许多嘉宾的发言都“风趣幽默”,可总体上大家都很和谐,总不忘“谢谢这个,谢谢那个”。

  而眼前,这场开学典礼却不那么“和谐”。严肃的女校友演讲完毕后,学生会会长陈冠康又走上台,进行了一场更加“震撼”的发言。一开始,他鼓励台下的新生们要保持“批判性思维”,要“勇于质疑,勇于反抗”。随后,他又提到近期港大两幢新宿舍工期延误,导致400多名新生不能按时入住宿舍的事件,直接表达了学生会对校方的质疑与批评。

  在陈晓冰看来,这一个开学典礼虽然不像想象中那样有趣,却让她“大开眼界”。

  ▲

  仪式的焦点在学生身上

  在北京的大学参加开学典礼时,陈晓冰和所有同学一起在宿舍楼下集中,辅导员将大伙儿“拉去”一个大操场。3000多名学生以学院为单位,一列一列地坐在草坪上。那天天气阴沉,学校特意给学生发了一次性雨衣。

  操场广阔,陈晓冰坐在后排,主席台上的领导们对她来说只是“很小很小的人影”。远方的嘉宾讲话的时候,她忍不住与旁边的同学聊起天儿来。

  而现在,坐在香港大学的礼堂里,陈晓冰却一直觉得心情“蛮激动”。她所坐的位置并不好,不能直接看清台上的所有嘉宾,可在她旁边,安放了一个大投影,现场实时播放台上的情况。

  在可以容纳约800人的礼堂里,安放了两个这样的投影,屏幕的右下方还插播了手语同传,方便参加仪式的聋哑同学。马璐觉得,这个安排“特别贴心”。

  不过,让所有新生最为兴奋的,还是开学典礼中的“着袍仪式”。仪式开始之前,每一个学生的座位上已经摆放了一件港大的传统服饰绿袍。据说,数十年前,港大学生每次考试时都一定会穿起绿袍。随着时代变迁,这一习惯渐渐丢失,如今,这种传统在开学典礼上得以延续。

  “在正式的场合和仪式,我们的本科生应该披上这一件绿色的学术礼服,这是我们学校古老的传统。现在,你们可以穿上绿袍了。”开学典礼进行到一半,校长走到讲台前,用英语说了这一段话。

  从没参与过这一仪式的新生们愣住了。校长笑了,又改用粤语说:“现在,你们可以穿上绿袍了。”同学们这才明白过来。

  台上的22位领导、嘉宾这时同时起立,注视着全体新生披上绿袍。最后,他们为新生们热烈鼓掌,祝贺他们“正式成为香港大学的一份子”。

  刚刚穿上绿袍的陈晓冰突然觉得很感动。“那一刻,我觉得整个仪式的焦点就在我们学生身上。”(据《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