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版答记者问”讨薪的心酸和心痛
莫让“拥堵费”堵了民心
矫枉不要过正
父母的“狼性”
法律也得管管
由“蠢材”获诺贝尔奖想到的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工版答记者问”讨薪的心酸和心痛

 

  □王攀

  

  近日,一则名为“民工版新闻发言答记者问”的视频在微博上蹿红。在4分多钟的“讨薪发布会”上,“民工讨薪发言人”苗翠花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将自己的讨薪缘由、讨薪过程娓娓道来。(详见本报今日17版)

  两个字,痛心;三个字,太痛心。从跳楼跳桥讨薪到娃娃讨薪、拜河神讨薪,再到民工版答记者问的讨薪,我们不禁要问,讨薪难到底要把我们的农民工兄弟逼到何处,到底逼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把讨薪花样创新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法律、我们的职能部门、我们的一些官员才能知耻而后勇,彻底解决农民工的讨薪难问题?

  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各个群体中,没有哪一个群体像农民工这样遭遇如此之难的讨薪。公务员没有,教师没有,白领没有,国企员工没有,私企员工也没有……对其他群体可以在薪酬偿付上尊重,对农民工不能,这说明不管是欠薪的单位,还是保障不让欠薪的职能部门,都没有平等对待农民工这一口头上的兄弟群体。

  在讨薪维权上,农民工兄弟又是如此尴尬。跳楼跳桥讨薪可能扰乱社会治安面临法律惩罚。在几个判例之后,为了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农民工兄弟开始了那种不用身陷囹圄又能赢得舆论关注的花样讨薪,而“民工版答记者问”则是这种讨薪方式的升级版。这样不断升级才能赢得关注的做法,总有一天会挖空农民工兄弟的讨薪创意,让舆论关注疲劳,而这一天将是农民工讨薪陷入死角之时。当维权需要杀死N多脑细胞、需要舆论关注才能推动的时候,法律尊严何在,法治体面何在?

  在舆论的关注下,“民工版答记者问”讨薪涉及的另一方——天津汉沽区民政局回应称,这个项目工资已于2009年全部发放,讨要工资一说是歪曲事实。但这一回应与视频内容相比,还不够扎实。为什么一方说结清了,一方说没有;一方说骗取国家资产,一方说法院已经判决……中间细节或许需要进一步探究,但一个农民工讨薪的法律问题,最终成了一个创意问题,并因此才走进公众视野,让诸多细节公开晾晒,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媒体关注固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但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处理问题时法律还是当然的主角;假如靠媒体关注才能让一个法律问题进入正常轨道的话,那么这是法律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文明的悲哀。

  从这个角度看,“民工版答记者问”的讨薪视频带给我们笑过之后的心酸和心痛,不仅是农民工兄弟的遭遇,还有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