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魁原型并非一个人
再现川军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敌、英勇牺牲事迹的电视剧《正者无敌》前段时间在各大卫视频道热播。
《正者无敌》的总制片人刘晓霖说,陈宝国饰演的冯天魁是汲取了多个川军传奇人物特性和经历的产物,希望能通过这样一种集大成的方式,来展现川军将领们的诸多特征。剧中的刘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冯天魁则是著名的川军将领范绍增和王铭章等人的集合。
由于主人公冯天魁是一位插科打诨的痞子英雄形象,引发很多观众质疑: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冯天魁这么一个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川军将领是什么样的?
主动请缨 出川抗日
《正者无敌》的结尾,冯天魁英勇抗敌,最终战死沙场。而这悲壮的最后一战,创作素材源于历史上的滕县保卫战,而这个原型,就是著名的川军将领王铭章。
王铭章,1893年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四川新都人。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在川军刘存厚部任排长。由于他勇敢善战,由中下级军官而逐渐升职,1936年,晋升陆军中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王铭章请缨抗日,率部徒步出川,奔赴抗日杀敌前线。
1937年12月中旬,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渡过长江,沿津浦铁路快速北上。华北日军占领沧州、石家庄等地后,沿津浦铁路南下,企图南北夹击,速战速决,把中国军队的主力全歼在徐州一带。中国军事当局识破了日寇的诡计,决定分兵把守津浦铁路两端,并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日军精锐第五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中将)和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
1938年3月上旬,第二十二集团军第41军代军长兼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固守山东省滕县,阻击南下的日军第十师团主力,防止它与由东而来的第五师团在滕县南面的台儿庄会师。
此时的滕县县城内,由王铭章指挥战斗的兵力只有3000多人。兵力如此薄弱,很难抵抗优势敌人的大举进攻。但滕县周围的友军也无法增援。于是王铭章抱定与敌人拼搏到底的决心,积极组织防御,准备和日寇血战。
王铭章判断敌军要夺滕县,势必先攻东关,于是积极加强东关城墙的工事。他还命令预备部队彻夜抢运弹药入城,储备足够的弹药。他命令每个战士必须配备一箱手榴弹(每箱大概50枚),这些手榴弹成为守城战中最得力的武器。他还命令将四面城门关闭堵死,没有他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否则就地正法。
41军代军长王铭章 滕县保卫战中英勇牺牲
赢得时间 促成台儿庄大捷
滕县恶战,大大阻滞了日军南犯徐州的计划,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充分准备鲁南会战的时间,对围歼突进到台儿庄地区的坂垣、矶谷两师团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感慨地说:“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王铭章后被追赠为陆军上将。他的灵柩在1938年5月9日运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武汉万人空巷前往迎灵。中共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等参加迎灵公祭。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送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朱德、彭德怀、周恩来联名撰赠挽联:“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真是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
1938年6月15日,成都8万多人到牛市口迎接亡灵,8月30日,忠骨运至新都安葬。次日,新都举行数万人公祭,数架飞机在空中散发宣传王铭章事迹的传单。事后,在成都少城公园铸造了将军骑马铜像,表达了四川人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
坚守四昼夜 英勇牺牲
17日早晨6时,日军以五六十门山野炮的密集火力向滕县发起了猛烈轰击,同时,20多架飞机临空投弹、扫射,整个县城一时间烟尘弥漫,墙倒屋塌,爆炸之声震天撼地。全城一片火海,遍地都成焦土。
两个小时的炮击后,日寇开始向东关进攻。敌人以十多辆坦克为先导,掩护其步兵向东关被轰塌的缺口发起冲锋,守军伤亡惨重。
下午2时,敌人突然向南城墙发起进攻。在日寇重炮和飞机猛轰两个小时之后,南城墙几乎被夷为平地。由于敌人攻击突然,守军战士猝不及防,一时血肉与砖石横飞,牺牲惨重。
在敌人攻进东关时,王铭章亲临城中十字路口指挥战斗。他在最后关头向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发出了电报:“从晨至午,(敌)不断猛轰,城墙缺口数处,敌步兵屡登城,屡被击退,毙敌甚多。职决心死拼,以报国家,以报知遇。”
敌人入城之后,又很快占领了西关,控制了制高点,向城内的守军扫射。王铭章这时已无完整部队可用,只好向西关火车站转移,准备与在那里的三七二旅部继续指挥战斗。当他行至电灯厂附近时,遭到占领西关城楼的日军的密集扫射。王铭章身中数弹、血流遍地。他挣扎着对随从们说:“你们去吧,继续和敌人拼命,不要管我,我死在这里是很痛快的!中华民族万岁! ”
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四昼夜,共108个小时,守军与数十倍于己的日寇英勇搏斗,三千多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生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88军军长范绍增
擅打姨太太“外交牌”
《正者无敌》最大的看点,当数冯天魁的几位性格迥异的姨太太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个桥段的诞生,据编剧石小克说,来源于那个时期的川军将领范绍增。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川军将领,姨太太多达四十位,而他的“姨太太外交”更成为了当时的奇闻。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范绍增为便于金屋藏娇,讨姨太太们的欢心,斥巨资在今重庆大礼堂对面的民国路,修建了占地面积很大的公馆——范庄。为了让姨太太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范绍增专程从上海聘来教师,培养妻妾们学习西方文化。太太们开始西化,尤其是年轻貌美、文化较高的赵蕴华、何蜀熙,后来成了重庆上流社会的两朵交际花,对范绍增帮助很大。
国民党政府内迁重庆后,范绍增腾出范庄,先后在范庄住过的有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范绍增专派品位颇高的赵蕴华、何蜀熙两位姨太太整日陪伴在何应钦夫人王文湘、顾祝同夫人许文蓉左右,并经常送去时鲜食品、新款服饰、金银珠宝等。“姨太太”路线大获成功,此后,范绍增连连升迁。
抗战中,范绍增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前动员会上,他对官兵们讲:“过去打内战,都是害老百姓。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倾家荡产,拼命也要同你们在一起,把日本人赶跑。”
1939年初,时任第88军军长的范绍增率部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22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日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绍增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
1942年5月28日,范绍增率部击毙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中将。酒井被炸身亡,引起很大震动,因为在日本陆军历史上,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5月29日,范绍增率88军又击伤日军第40师团少将旅团长河野,连创两大辉煌战绩。
以寡敌众 顽强坚守
当日下午5时,敌人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的攻击。这一次,敌人的火炮增加到30多门,还有每批十架以上的敌机轮番到前线轰炸。日寇也非常狡猾,这回攻击目标不仅以东关正中为重点,而且把炮兵火力延伸到东关城内,发挥他们炮火强大的优势,狙击守军支援第一线。敌人的步兵由每次一个小队兵力攻击,改为一次三个小队,每个小队相距约百米,前后跟随,像波浪一样向前进攻。守军在这种攻击下伤亡惨重,日寇曾一度攻入东关。经过激烈的肉搏,傍晚时分,攻入城内的敌人都被消灭了。
深夜,日军第十师团各种部队和重炮兵部队约3万人将滕县县城围得水泄不通。中国军队曾经试图从临城方向增援滕县,但遭到日寇的阻击。王铭章看到滕县已成孤城,就作了最坏的打算。他对部下说:“主力部队正在台儿庄一带布置口袋,要消灭突击南进的坂垣师团和我们现在的敌人矶谷师团。因此,上峰命令我们再坚守一天,给外围部队争取时间。敌人已经把城围住,我们是以寡敌众,再坚守一天,各位有这个信心吗?”团旅长们纷纷站起身来,说:“我们愿意和师长一道跟鬼子拼命,决不放弃一寸土地。 ”
手榴弹齐发 轰退敌人
1938年3月16日早上8时,日寇一个联队攻击到滕县县城东关外,其炮兵开始以密集的炮火向滕县东关、西关等地猛轰起来,接着,12架敌机飞到县城上空,疯狂地轰炸扫射。10时许,敌人的炮击忽然停止了,敌机也几乎在同时飞得无影无踪。守军的机枪、步枪声也随之停顿下来。一时间,空气变得死一样的沉重,显示出大战前的异样沉寂。
半小时之后,敌人的炮火忽然集中一点向县城东关南部突出的城墙猛烈轰击,不到一刻钟,那段城墙被轰开了一个十多米长的大口子。接着,敌人集中了轻重机枪数十挺对缺口猛烈扫射,步兵随后发动了进攻。守城的士兵最初猝不及防,有不少战士伤亡,但他们很快避开炮轰,隐蔽在缺口两侧,严阵以待。
弥漫的硝烟刚一散去,敌军步兵五六十人就跳进了缺口外的寨壕,开始向缺口发起冲锋。守城的连长立刻命令战士每人手握四五个手榴弹,一起向冲锋的鬼子扔去,霎时间,鬼子“叽里哇啦”一阵怪叫,丢下50多具尸体逃了回去。守城士兵用同样的办法,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冲锋。
川军总司令刘湘
弥留之际勉励将士抗战到底
《正者无敌》中的刘湘并不是一个杜撰的影视人物,可以说,该剧最大程度还原了历史上这位风云人物的真实面貌和传奇人生。
刘湘生于1889年,儿时曾读私塾和县立高等小学。 17岁投笔从戎,考取四川武备学堂,后又考取四川陆军讲习所和四川陆军速成学堂,20岁毕业,分配到清朝新军第33混成旅65标任见习军官,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军阀混战时期,职业军人出身的刘湘通过与四川地方各派军阀的较量和混战,地位不断得到加强。最终,刘湘由一名职业军人变成四川地区的头号人物。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加抗日,由一名封建军阀转变成为爱国将领。川军首领刘湘的抗战决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鼓舞着整个军队的士气。“七七事变”之后仅3天,刘湘便电呈蒋介石,并通电全国各省市军政长官,请缨抗战。此后一个月内,刘湘在川多次发表讲话,并调防军队,准备粮草,积极备战。同年8月7日,刘湘乘飞机离川参加国防联席会议,商讨抗战事宜。
在国防联席会议上,刘湘说:“日本人的军事力量虽然比我国强,但其必须利用交通线,才能展其所长,离开交通线,不但军队调动困难,给养补充更不容易。我们只要采取正规、游击两种战术,在交通线两侧及其前方后方与敌周旋,即可作持久战。抗战最后胜利必属我国。”
1937年,当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四川重庆之际,刘湘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3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亲率十多万川军赴南京,出川抗日东征。临行前,他对部下说:“我过去打了几十年的仗,都是内战。如今大敌当前,有了抗战的机会,正好尽力报效国家,见信于国人,留名于青史。”
刘湘出川抗战之时,已抱病在身。同年11月,当日本大举向南京进攻、刘湘正在积极筹划保卫南京、抗击日寇之际,突然旧病发作,第二年病逝于武汉。临终时,他仍勉励川军将士抗战到底:“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综合《石家庄日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