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电视辩论是美国大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候选人在镜头前唇枪舌剑,展示政治智慧和个人风采,为自己赢得选票。许多人认为电视辩论是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最具观赏性的环节,但对候选人而言,这无异于“面对几千万考官的求职面试”,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许多候选人就是因为在这个环节出了差错,最终“倒在白宫门口”。
引子 电视辩论可能让候选人毁于一旦
北京时间23日10点30分,美国大选的第三场电视辩论、也是终极辩论结束。
无论是民主党的奥巴马还是共和党的罗姆尼,想过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这道关,在全美观众面前来一场“硝烟纷飞、口水四溅”的电视辩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多少总统候选人本是志在必得,可耗尽时间、心血和钱财攒起来的总统形象,最后居然因为一场直播的电视辩论而毁于一旦,最终“倒”在了白宫的门前。
尼克松“栽”在镜头前
一脸憔悴的尼克松
败给阳光活力的肯尼迪
1960年9月26日,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电视直播间里,总统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和约翰·肯尼迪站在摄像机和聚光灯前,进行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
尼克松当时是美国副总统,肯尼迪不过是马萨诸塞州一名资历尚浅的参议员,此前许多人认为这将是一场一边倒的竞赛——经验老到的尼克松肯定会胜出。但电视屏幕改变了一切,当时尼克松刚动过膝盖手术,脸色苍白,身体消瘦,还发着烧;肯尼迪则刚刚参加完加州竞选活动,肤色黝黑,活力四射。上台前两人都没有请专业化妆师化妆,但肯尼迪的助手帮他简单地“润了润色”,尼克松则随便抹了点男用粉底霜,结果在电视上显得脸色更加苍白。
如果你在广播中收听这场辩论,你会认为两个人旗鼓相当,不分高下。但电视观众们看到的是另一番情景——一脸憔悴的尼克松PK阳光活力的肯尼迪。当年参加现场直播的桑德尔·范奴克回忆说:“我注意到副总统嘴唇附近满是汗渍,肯尼迪则非常自信,光彩照人。”对比如此鲜明,观看直播的6500万美国人几乎立刻就能决定要把选票投给谁。虽然此后两人又进行了3场电视辩论,但已经无关紧要了。
美国东北大学专门研究总统辩论的新闻学教授阿兰·施罗德指出:“肯尼迪在第一场辩论中就确立了压倒性优势,尼克松想要翻盘是极其困难的。”事后肯尼迪也表示,如果没有电视辩论,他很难入主白宫。也许是这次失利在尼克松心里投下了太长的阴影,在1968年和197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都拒绝参加电视辩论,所幸并未影响他最后成功当选。
一个“死刑”问题定输赢
杜卡基斯获封“冷血机器人”自吞苦果
如果说尼克松是输在形象上,那么更多候选人是输在嘴上,有时甚至一个问题给出错误答案就会导致全盘皆输。这方面杜卡基斯的例子堪称经典。
1988年美国总统大选,最终的对决在共和党候选人、副总统老布什与民主党候选人、马萨诸塞州州长杜卡基斯之间展开。电视辩论前,两人的民意支持率不相上下。
杜卡基斯坚决反对死刑,其竞选经理苏珊料到电视辩论时主持人会问到这个问题,于是事先进行了准备,并让杜卡基斯反复练习,没想到他还是被这道题绊倒了。来自CNN的主持人伯纳德·肖向他抛出了一个十分刁钻的问题:“州长先生,如果基蒂·杜卡基斯(杜卡基斯的妻子)被强奸并杀害,你赞成对凶手执行死刑吗?”“不会,你知道我一辈子都反对死刑。”接下来他又解释了为什么死刑不会阻止犯罪的原因。
这种回答让他的支持者大失所望。许多观察家批评道,杜卡基斯在谈论至爱遭受侵害时表现冷漠,“像个冷血机器人”。杜卡基斯也马上意识到犯了个致命错误,当经过政治顾问约翰·萨索身边时,黯然说道“我搞砸了。”当晚他的支持率就从49%跌到42%,并最终输给老布什。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杜卡基斯能给出类似于下面这种回答,历史也许会重写。“这真是个荒唐的问题……像任何充满血性的美国男人一样,我会向任何伤害我亲爱妻子的人寻求报复。但是作为美国总统,我不能将公共政策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之上。”
曾在卡特执政时担任副总统的沃尔特·蒙代尔可以说是电视辩论的常客,他的话也许能代表许多竞选者的心声。“从化妆间走上讲台这段路是相当漫长的。如果你搞砸了,后半辈子都很难走出阴影。”
配偶位置等都有讲究
多尔妻子的任务是提醒他微笑
现场观众席也有讲究,通常他们都坐在没有灯光的暗处,因为政客担心现场观众的反应会影响电视观众,但候选人配偶的位置则可以商量。199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鲍勃·多尔就坚持让妻子坐在他始终能看到的位置,因为她的任务是提醒他微笑。
那些能够驾驭镜头的候选人往往更为选民所青睐。1980年里根竞选总统时,曾在电视辩论中说过一句名言:“你们的日子比4年前好过了吗?”当时他用这句话来打击竞争对手卡特,暗示卡特任内美国经济滑坡。
时隔4年之后,里根竞选连任时,又重复了这句话,旨在为自己任期内美国经济的复苏邀功。施罗德说,“这句话已经进入美国政治词汇表,几乎每次竞选都会有候选人提到”。
分析人士称,在当今连脸上汗毛都能看清的高分辨率电视画面前,总统候选人如何取悦选民,这真是一个令人绞尽脑汁的难题。
(综合《环球时报》、《南京日报》)
驾驭镜头才能驾驭国家
老布什不停地低头看手表失分不少
电视辩论曾影响过许多选举的结果。例如在1976年,吉米·卡特在电视辩论后人气急升,最终险胜杰拉德·福特;2000年,戈尔则因为在几轮电视辩论中起伏不定的表现使他在有史以来最接近的一场竞选中败给了小布什。
美国东北大学新闻学教授施罗德指出,电视这种媒介可以将候选人的优点或缺点放大,让他们真正领教什么是“细节决定成败”。
1992年,老布什在与阿肯色州州长比尔·克林顿和独立候选人罗斯·佩罗进行三方辩论时,不停地低头看手表。这种无聊和不耐烦的表现无意间强化了他在公众心中“淡漠的执政官”形象,失分不少;戈尔则在与布什辩论时大声叹气,显得颇为傲慢;在与奥巴马竞争时,麦凯恩在电视辩论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轻蔑地称呼奥巴马为“那个人”。曾在1980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与里根竞选总统的约翰·安德森指出,“媒体想把电视辩论变成政坛的职业拳击赛,他们希望看到候选人出错,彼此攻讦,甚至出阴招,这样他们就有了添油加醋的基础。”
因事关重大,每位候选人都对电视辩论十分重视,连场景设置都煞费苦心。小个子竞选者踩高凳已是公开的秘密。 2004年小布什与克里竞选时,布什阵营提出辩论者不准在讲台后面活动的规则。克里身高1.93米,布什只有1.79米,如果允许手舞足蹈,克里就会“占据更大的空间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