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耄耋老人回鹤安度晚年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下一篇4 2012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956年,他携妻女来鹤壁工作;1974年,他调回东北老家;看到鹤壁30余年的巨变——
东北耄耋老人回鹤安度晚年

  崔成发和家人在一起读报,从中了解鹤壁的发展。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谈未来

  鹤壁发展前景可观

  

  崔成发的记忆力很好,也很健谈,说起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大召开……他更是侃侃而谈。于忠琴告诉记者,崔成发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每天必读报、看电视新闻,关注国家大事。

  “现在,河南成了河北、山西和安徽等中原多个省区的中心,河南很重视粮食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国家重要产粮区。河南的发展前景错不了,鹤壁的发展前景会更好。”崔成发告诉记者,城市规划在前、建设在后,秩序井然,看到鹤壁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打心眼儿里高兴,“多亏我工作时被分到这儿,真是值了。水美土沃的鹤壁不仅农业发达,而且交通便利,西边京广线,东边有高铁,南北行走通畅。”

  细数鹤壁变化的点点滴滴,崔成发一家由衷赞叹。“一些细节就能打动人,路不好了有人赶紧修,不停电不停水不停气,哪儿都干净,鹤壁人服务态度还挺好,每次去理发、修脚,服务员工作细致到位。”崔成发说,鹤壁非常重视城市建设,他每到一处都觉得很舒心,走在大街上的鹤壁人也很自信、悠然,让人羡慕。

  如今,崔成发的孙子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连读,外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环保专业的博士。崔成发认为,他们要是能来鹤壁工作也不错。“鹤壁是我三个孩子的第一故乡,因为他们都出生在这里,目前,我们家里共有18口人,除孙子、孙媳妇没有来过鹤壁外,来过这儿的人都非常喜欢鹤壁,想在这里购置新房。”

  “鹤壁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全国排第七,这话一点儿都不假!”崔华补充道。

  恋鹤壁

  携家人一起住下来

  2010年,央视十一套播出了鹤壁豫剧团的演出,崔成发看到后,决定回到鹤壁居住。当年秋天,崔成发和于忠琴带着已退休的大女儿崔华和大女婿一起在山城区租下一套房子,度过了2011年的春节。

  2011年10月21日,崔华在绥化登录了“鹤壁便民网”,查到淇滨区市直机关3号家属院的一套房屋欲出租。“我爸的老同事姜叔也在这个小区住,便托他去看房子。”崔华说,姜老先生看着房子不错,便替他们交了订金,“房东人可好了,我们住进来的时候,屋子里收拾得整洁干净,连窗帘和垃圾篓都是新的。”崔华说,他们入住这套房子时,家具一应俱全,每月房租才650元。如今,老两口儿白天外出散步,和邻居在小区花园里晒太阳、聊天。崔华和丈夫则骑上自行车,走遍了淇滨区的大街小巷。

  记者了解到,在崔成发家,崔华负责全家的饮食起居。谈起鹤壁的物价,崔华说:“鹤壁的物价比绥化便宜多了。绥化冬天的蔬菜品种单调,而且由于气候的缘故,东北种菜成本高,所以菜价也高。但在鹤壁,冬天的蔬菜既丰富又便宜,比如西兰花,在东北6元一斤,而鹤壁才1.98元一斤。”

  寻故里

  30年巨变沧海桑田

  2004年,崔成发一家产生了回鹤壁看看的念头。于是,崔成发带着老伴儿和四个子女踏上了首次怀旧之旅。

  30年,弹指一挥间。一家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安阳下火车直奔山城区。当年的壮小伙儿如今已是满头华发,就连崔成发的小儿子都已步入中年。“红旗街、奔流街、长风路、春雷路……这些主要街道还在,但是路变宽了,人多了,楼房多了,公园变大了,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了。”崔成发的大女儿崔华如数家珍般向记者说起她曾生活过的地方,“在东方红广场附近还能找到老建筑的痕迹。后来,我们一家又到原市委西院,小区变化太大了,让我们高兴的是,住过的房子还没有拆。”

  崔成发携家人随后又到中山、鹤壁集等地走了走看了看,感觉亲切又陌生。

  2009年春,崔成发又带着老伴儿和三个女儿再次来到鹤壁。“短短5年间,鹤壁又是一次巨变。老区和新区变化都挺大的,尤其是当时的新区,现代化的新城市模样已经出来,也热闹起来了。”第一次看到鹤壁新城区面貌后,一家人纷纷感叹:“如果能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多好!”

  忆往昔

  一脚踩下,土能没过脚面

  

  1956年冬,崔成发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鹤壁矿区,支援建设。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他带着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来到了鹤壁。

  “那时候的鹤壁集,到处都是黑乌乌的。小煤车碾压过的路面都是车印子,一脚踩下去,细土面儿能没过脚面。”崔成发回忆道,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他被分配到二矿当宣传部长。二矿给崔成发一家分了两间职工宿舍,约40平方米,就这样,一家三口安顿下来。

  1957年,鹤壁建市,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二矿正处于建设期。“井上井下到处都是人,别的宣传方式不好搞,只能使广播。”崔成发告诉记者。

  1960年秋,崔成发调入市广播站工作。1962年,崔成发一家从二矿职工宿舍搬至位于春雷路的原市委西院。崔成发的二女儿、三女儿和小儿子相继出生,一家六口挤在两间平房里生活。

  1971年,崔成发调至市文教局办公室工作,直到1974年离开鹤壁。“当时,我身体不太好,就想回东北老家,于是向上级提出了申请。”之后,崔成发一家踏上了回东北老家的旅途。

  这一段在鹤壁工作生活的特殊人生经历让崔成发终身难忘。

  崔成发,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人,今年87岁高龄,他的老伴儿于忠琴今年81岁。11月12日,记者在市直机关3号家属院的一栋居民楼见到这对老人。老两口儿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特别是崔老先生,思维清晰、头脑灵活,向记者娓娓道出他们一家人如何跟鹤壁结缘。

  1956年,崔成发带着妻女从东北老家到鹤壁支援建设。1974年,因工作调动,崔成发举家迁回东北。30年后,崔成发带着家人返回第二故乡鹤壁看了看,便动了不走的念头。如今,他们一家已在鹤壁度过两个春节,老人要在鹤壁安度晚年。

  □晨报记者 王帅 见习记者 刘春香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