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语、TCL、长虹等手机被曝恶意“吸费”
湖北一男子
长了4个肾
错位楼
93岁保姆与东家相伴58年
雇主子女称其“妈妈”
每人领
16公斤
1角硬币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93岁保姆与东家相伴58年
雇主子女称其“妈妈”


 

  □新华社记者 梁淋淋

  93岁的高玉清是在刘家生活58年的保姆,5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从小就叫她“高孃(娘的繁体字)”,这一叫就是58年,赡养老年的她时则尊称她为“妈妈”。

  近日,记者来到刘健鸣家探访了高孃。高孃醒得比以往晚:9时,55岁的刘健鸣服侍她穿衣、下床、洗漱;10时,为她套上绿长围裙,搀扶到餐桌用早餐。早餐和往常一样,一海碗牛奶,鸡蛋,爱吃的泡菜。中风半身瘫痪的高孃用的是左手,精神很好,能冲我们笑。

  这天,82岁的许曼云从干休所回到三女儿刘健鸣家。高孃像几十年前一样问:“下班啦?”58年前,许曼云聘请了高孃。

  为不打扰高孃用餐,我们退到客厅。

  “请坐请坐”,许曼云招呼,“但这个不能坐,这是她的宝座。”“宝座”是正对屋中电视的软椅,不高不低,正好可让高孃在轮椅上换位,“宝座”上搁了软垫。

  许曼云坐在“宝座”旁的椅上,满头白发的她谈起往事依然记忆清晰。

  1954年,怀上老大的许曼云从邻居家请来比她大11岁的高孃,对高孃第一印象是懂事,讲礼貌。“我们没请过保姆,现在是新社会,我请你来帮忙,我们是同志。”许曼云对高孃说。

  这年,许曼云第一个孩子出生,3个月后,全家邀请高孃一起合影。此后58年,从4口人到全家三代十几口,从黑白照到彩照,高孃的身影都印入刘家的集体记忆。

  高孃聪明。刘家夫妇是山西人,刚来的高孃学做山西菜、烩面、打卤面等,一学就会,不久刘家两口子就从食堂吃饭改成回家吃饭了。上世纪70年代,许曼云买了缝纫机,高孃竟学得比她好,邻居、同事裁好式样,都来找高孃帮忙。

  高孃年轻守寡,两个孩子也夭折了。丈夫去世时,她点一盏油灯守了三天三夜,此后再没想过组建新家庭。

  没有丈夫、没有房子、没有孩子,许曼云戏称高孃是“三无人员”。自此,这个“三无人员”一直跟随刘家,户口挂在刘家名下,随刘家几度迁徙。

  对许曼云的5个孩子来说,自打一出生,爸爸、妈妈、高孃就是天然存在的家庭成员。许曼云和丈夫经常出差,高孃成为照顾5个孩子起居、饮食、监督学业的“代妈妈”。

  对这5个孩子,高孃视为己出。和别家孩子起冲突了,高孃总护着他们,但孩子们调皮时也挨高孃的打。“我不在乎,知道她对他们好。”许曼云说。5个孩子从小到大所有鞋子都由高孃缝制,要添置衣裳也由高孃通知。“她很细心,爱带娃,我的孩子被照顾得很好。”许曼云说。

  刘家有个好保姆这事儿传开了。很多人想请高孃做保姆,开出更好的条件,当时刘家什么都没有。“算了,5个娃娃都带熟悉喽。”高孃总这么拒绝。

  高孃、刘家间的不离不弃持续半个多世纪,即使在刘家最艰难时期,这个特殊的8口之家一直相濡以沫。

  文革时,许曼云和丈夫“游街”完后回家,在家里直哭。怕她想不开,高孃煮碗荷包蛋面赶来安慰,“别哭了,想想屋里头还有5个娃娃呢。”再后来,刘家夫妇工资都停了,每月只有10元生活费,每天野菜、米糠度日,高孃把祖传的翡翠玉镯当了20元,好让这个家庭继续维持。

  “那是个很漂亮的玉圈圈。”刘健鸣说,10多年后,刘健鸣挣上工资,又给高孃买了1个。高孃没有别的收入,有什么吃的、穿的、用的,5兄妹总想着先给高孃买,也许过了很久才想到,哦,也要给自己妈妈买一份。

  “说实话,我对高孃感情比对亲妈还深。”刘健鸣说。她是5兄妹中唯一的女孩。10多年来,照顾年事已高的高孃成为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2006年,87岁的高孃第一次脑溢血发作,在住院的7天里,5个兄妹每人轮流值班一天。2007年,高孃第二次脑溢血发作后中风右半身瘫痪,刘健鸣天天推着老人推拿、针灸、按摩,直到老人可以在搀扶下扶着拐杖慢慢走动。

  高孃生在重阳节,每年过生日,一大家人从四地赶回她住的四川成都市的温江区,为她点燃蛋糕上的蜡烛。高孃爱热闹,喜欢听别人摆“龙门阵”,平日天气不错,刘健鸣就推着她到社区四处走走。

  总有人问:“这是你什么人呀?”

  “我的妈妈。”刘健鸣总这么说。

  (新华社成都11月2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