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随着《规划》的批复,国家对中原经济区的政策倾斜力度逐步加大。
目前,省政府已与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等43个国家部门和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落实了一大批项目,细化了一系列政策,争取了更多资金支持。
其中,国家发改委今年已下达我省建设资金超过220亿元,居全国前列。财政部设立了每年10亿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土资源部与我省共同研究了“人地挂钩”政策的具体推进措施。
财政部每年10亿元补助中原经济区建设
对于中原经济区规划的获批,卢展工20日在郑州召开的中共河南省委全委扩大会议上透露,“规划对我们这些年探索形成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给予充分肯定。”
正如报告所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在内容上,进一步强化了具体支撑,明确了重大抓手,使战略定位的实现途径更加具体。
张廷银告诉记者,这五大战略定位既结合了河南实际,又放眼全国发展战略。五大战略定位把“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放在首位,说明从国家战略意义上讲,国家粮食安全十分之一的担子落在了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河南肩上。
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
定位
《规划》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着眼推动中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促进我省与周边地区互动联动,提出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空间格局。
这里的“一核”就是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等9市经济社会融会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四轴”,就是壮大沿陇海发展轴、京广发展轴,培育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和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重点开发带。
“两带”就是培育壮大沿邯(郸)长(治)—邯(郸)济(源)经济带和沿淮经济带。
布局
以郑州为中心构筑“米”字型重点开发带
从中原经济区概念的提出,到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最终有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被纳入。
至此,中原经济区具体范围有了“定论”——河南全境,安徽省的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的东平县,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晋城市、长治市、运城市。
这比今年8月7日中原经济区规划启动时的草案多出了安徽省淮南市的潘集区。
根据《规划》,这一区域面积达28.9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1.79亿。
框架
中原经济区规划比草案多了一个区
意义
报告认为,《规划》的批复实施,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清晰,政策支持更加有力。
这是继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出台指导意见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省推进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三步走”工作部署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这三步战略“走”出了中原经济区这条路子,“走”出了河南发展的新希望。
从2010年提出中原经济区构想,到2011年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2012年《规划》批复。河南人以一种脚踏实地、务实发展的态度描绘了一幅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美好蓝图。
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11月27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开幕,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中原经济区规划》首次发布。报告称,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国务院就于11月17日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着力提高
居民幸福度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幸福。收入出行看病……《规划》都提到了。
日子更殷实:
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
目前,中原经济区范围内,2011年年末总人口为1.79亿,GDP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3.3%和9%。
在此条件下,《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
其中,2015年中原经济区GDP在全国的比重要上升至9.5%,2020年上升至10.5%。2020年人均GDP要从2011年的26317元上升至6万元,相当于要增长1.28倍。
民生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17813元,增长到3.8万元,相当于增长1.13倍。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中原经济区平均水平略高,为18194.80元。如果到2020年我省城镇人均收入也增长1.13倍,则届时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8754.92元。
此外,中原经济区内,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从2011年的6629元提升至1.6万元,增长1.4倍,增速高于城镇。
出行更便捷:
建设郑州到万州等
5条快速铁路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相匹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
郑州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河南是中国的心腹之地。《规划》对郑州、对河南的交通功能进一步强化。
《规划》说,提升郑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推进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推动铁路、公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
这里面,铁路建设动作巨大,不仅建设郑州至徐州、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郑州至万州等铁路,还要规划研究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等快速铁路通道,加快构建高效连接的“米”字型铁路网络。
看病更便宜:
在洛阳、濮阳等市
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个地区的幸福度,与教育、医疗、就业等有直接关系。对此,《规划》写得很详细。
教育方面,要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使中原经济区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高等教育中心。
医疗卫生方面,促进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共享,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洛阳、漯河、濮阳等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就业社保方面,则是实施技能培训计划,推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重点向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覆盖。
《规划》还要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设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 (综合《大河报》、《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