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打“骂人的娃娃”是以大恶惩小恶
取消
地铁冠名,
赞一个!
“非公务员不嫁”
并非胡言乱语
营养改善计划
或需调整运作模式
表演“上班”的“大片”
要演多久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养改善计划
或需调整运作模式


 

  □楠都

  

  连日来,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大三女生小梁连发微博,揭露“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3元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记者获悉,凤凰县的“营养午餐”仅价值2元。(详见本报19版)

  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贫困儿童严重营养不良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通过央视等媒体的报道,人们看到孩子们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一日三餐变成了两餐,午饭土豆加酸菜,晚饭水煮白菜,一星期吃一块肉就算是“改善生活”。在许多城市家长为孩子营养过剩而忧心忡忡的时候,这些画面宛如一声疾呼:在经济高歌猛进的繁花似锦里,千万不要忘记还有另一种现实。

  于是,《中国儿童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相继颁布,其中,规模最大者就是从2011年10月正式实施、中央财政负担160亿元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然而,在相关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今年以来仅媒体披露就有多起不良个案:3月29日,贵州省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学生在食用了学校发放的营养早餐之后,86名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疑似群体性食物中毒症状;4月20日,央视调查广西营养餐采购情况,部分学校鸡蛋采购价高出市场价75%……价值偏低,问题食品,采购价过高,尽管目前经媒体介入得以公开呈现的案例并不多,但已触目惊心。6月,有媒体报道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县级教育部门就营养计划款下拨学校的进度和账目进行详细的公开”,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公开呈现的数据和细节之下潜藏的暗流,无疑只能付之于想象。意味深长处在于,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之初,公众和舆论就已准确预估了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须防贪腐之手”,“要清除利益链条”,“微博时代,一定要形成公开、透明、及时、高效的社会监督互动模式”,时至今日,回想这种惊人的预见性实让人五味杂陈。

  营养改善计划运作到了今天,也许是换一个模式的时候了。能否仅由政府负责筹措资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则通过招投标委托给具备公信力的社会组织,营养餐交由后者主办?也许刷新营养改善计划的契机就隐伏在这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