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贾正威
酱油的“酱”、大蒜的“蒜”,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看到的字,然而家住淇滨区的准新娘郭欣却因为写这两个字犯了难。日前,她向酒店咨询婚宴菜单时,酒店经理向她介绍了几道带有酱、蒜、鲫等字的菜品,“‘鲫’也就算了,没想到‘酱、蒜’这两个平时经常遇到的字的下半部分我竟然写不出来。”郭欣说。没办法她只能胡乱写出两个形状差不多的字代替。
网络的发展使各行各业的办公、学习逐渐自动化和快捷化,电脑打字更加方便快速,节省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智能化手机也具备了大部分电脑应有的功能。人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这些电子设备了。
然而,无纸化办公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离“写字”越来越远,尤其是追求快捷的年轻人使用笔纸的机会和热情不断下降。
提笔忘字
已成普遍现象
郭欣告诉记者,她大学毕业才两年,在学校时还是校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如果不是这次抄写菜单,她都没发现自己逐渐淡忘了不少汉字。“我把这件事当笑话讲给自己的朋友,没想到朋友也称不会写这两个字。”郭女士说。
笔画较多的汉字真的这么难写吗?12月11日,记者用“酱”、“邋遢”两个字(词)对12名上班族进行了调查。这12名受访者竟然全部表示写不出“邋遢”这个词,大部分人甚至对这个词的字形没有一丁点儿印象,而且其中几名受访者大学期间所学专业还是汉语言文学。而记得“酱”字如何写的人也寥寥无几,只有4名受访者能准确地写出该字。
“我怎么不会写字了。”接受记者的调查后,很多上班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某金融企业工作的吴晨告诉记者,前一阵子公司领导让他手写一份报告,很多生僻字都写不出来。“甚至连‘福’字我都忘了怎么写,当时领导就在旁边,我也不敢去问,只得偷偷拿出手机打出来这些字,才照着写上了。真是尴尬!”
电子设备普及让汉字意外“受伤”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能写出“酱”字的4名受访者中,两人刚大学毕业,另外两人则是不会玩电脑、被家人视为“古董”的中年市民。而写不出“酱”字的几乎全部是经常使用电脑办公、娱乐的电脑“达人”。
“写文件、写报告全部都用电脑,通过邮箱传递邮件,使用手机或是QQ和朋友聊天,购物上淘宝,几乎终日与电脑和手机为伍,很少动笔。每天用键盘打字数以千计,却手写不了几十个字,这就是我的一天。”郭欣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长时间不动手写字,很多汉字的‘长相’都逐渐模糊了。”
记者调查了解到,其实从大学阶段开始,很多人就已经埋下了“忘字”的种子。“进入大学后,老师基本都靠多媒体教学,学生上课也不记笔记,一下课就去老师电脑上拷贝资料。论文、简历,甚至作业都是电子版的,再加上大学普遍不重视语文教学,可以说从大学开始‘汉字’的专业学习基本上就已经中断了。”几名参加工作不久的上班族这样说。
与之相反,只懂得电脑开关机的中年市民贾先生被家人视为“古董”。他长年保持着手写文件的习惯。“有的生僻字我也不怎么会写,但‘酱、蒜’这样的字我还是能信手写来的。”贾先生笑着说,“孩子们开玩笑说我是‘古董’,但他们过度依赖电脑,要手写东西时还经常得来请教我这个不会用电脑的‘古董’。”
手写汉字关乎健康,更关乎文化传承
京立医院神经内科的蔡秀华主任介绍,写字是一个比较精细的动作,需要大脑指挥整个运动系统相互配合协调完成。“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写字也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不仅能活动手指,还能锻炼大脑运动系统。如果长期不写字的话,会对大脑运动系统功能正常运作产生影响。因此,长时间不写字会导致大脑迟钝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蔡秀华说。
除了健康方面,“汉字的遗忘”对文化的传承也会造成深远影响。淇水诗社副社长孙信保先生对“提笔忘字”造成的负面影响深有感触。“有一次某单位组织晚会要临时写台词,几个上过大学的年轻人竟然有很多字不会写,只能让我来写。现在在年轻人中很少能见到比较出色的诗人和书法家,这和汉字学习和书写的逐渐‘弱势’有很大的影响。”
“电脑、手机这些电子设备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们毕竟只是一种工具,无论什么时候手写汉字这种能力也不能丢下。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甚至不会写字了,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就会面临危机。”孙信保说,“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中小学教育开始,就应该强调书法的学习、汉字的传承。上班族工作忙,即使不学习书法,每天也要通过手写文件、日记来保持一定的写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