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双十一光棍节的购物狂欢盛宴刚结束不久,紧接着,双十二、圣诞、元旦等特殊日子接踵而至,又给商家提供了足以让“全民疯抢”的消费噱头。不管是网络商家,还是实体卖场,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推出花样繁多的促销大餐,“年末最后一波”、“末日疯降”等口号撩拨着众多消费者的神经。诚然,不少商家的打折促销的确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但也不乏一些商家弄虚作假,大玩“数字游戏”,如标高原价再给高折扣,“心跳价”背后各种条款设限,优惠大礼包暗藏消费陷阱等等。记者调查当当网、亚马逊中国、上品折扣等电商网站发现,促销商品对原价、市场价、售价的标注混乱不堪,消费者难以得知商品的真实价格信息,也无法辨别自己是否从商家的打折力度中得到了真实惠。
■难觅原价
打折促销,顾名思义,即在商品原价的基础上降价销售。但记者通过浏览多家购物网站发现,原价的踪影较难寻觅。
12月9日,记者在凡客诚品网站上看到,针对销售的商品,该网站在网页介绍中所包含的价格包括市场价、售价、VIP价、SVIP价以及特惠价。如一款可脱卸袖短款羽绒服,其标注的价格分别为市场价1137元、售价349元、VIP价244.02元、SVIP价236.55元及特惠价249元,其中市场价被横线划掉,而特惠价则用红色字体显著标出。
在当当网上,商品的标价主要有3种:当当价、市场价及抢购价。如一款蚕丝被,上述3种价格分别为1239元、2480元及1238.40元,其中抢购价的标示最为醒目。
随后,记者又浏览了亚马逊中国、聚美优品、橡果国际等电商网站,发现这些网站的商品在打折前的价格多标注为市场价,几乎难觅“原价”二字。
■何为原价
在电商网站开展的一系列降价促销活动中,消费者通常会将标注的最高价格视为商品原价,在比较折扣幅度后决定购买或不购买。电商网站在介绍商品时标注的市场价、市场正价等价格是否是促销商品的原价?12月9日,记者致电上述电商网站的客服热线及部分网站的有关负责人,要求其解释市场价、市场正价等具体定义。
说法一:“有别于市场价”
“我们在网站上没有标原价,而是标示市场价,我认为这样做只是特价销售,而且产品标注的市场价并不一定非得是原价。个人认为原价和市场价不是一个概念,我们标示的市场价是线下销售的一个价格,每一个品牌都会有一个标准定价,都是按照这个价格销售的。”聚美优品副总裁叶飞对记者解释说,市场价均经过采购部门的核实,告诉消费者,这个物品市场上平均卖多少钱。
说法二:“就是市场价”
“市场价是我们通过收集市场上其他商家销售同类商品所标注的价格而设定的一个市场参考价,售价是我们产品的原价。这些价格都是参考,您在购买时只需注意用红色字体标注的价格就行了。”凡客诚品客服人员对记者说,“市场价没有具体的制订标准,但我们有市场调查,我们的商品在不同时期会有相应的价格调整,但差距不会太大。”
当当网客服人员则表示,市场价就是商品的原价。如果优惠活动取消,商品便会恢复原价销售。
说法三:“市场价或本网30天内最低价”
腾讯拍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原价指市场价或该网站30天内的最低售价。
“原价不是你们曾经卖过的价格吗?”记者追问。
“不一定是我们卖过的价格。有的原价是指市场上销售的价格,有的原价则是指我们拍拍网最近30天内销售的最低价。”
“这个原价能查到交易记录吗?”
“我们公司有专门的价格审核部门,商品的定价都通过该部门审核,至于交易记录,在每一样商品的页面上都有‘销售情况’这一栏目,记录了成交时间和成交价格,您可以查询。”
■真实性存疑
根据国家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有关条款解释意见通知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
目前来看,各大电商网站标注的原价多为市场参考价,并非商品的真实原价。如果这些市场价、市场正价得来的依据并不科学合理,而是商家随意设定,那么消费者享受的价格优惠便会大打折扣。 (据《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