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手不要在百姓兜里乱摸
吃喝风为何刹不住
城市需要
什么样的“面子”
节假日安排不妨适度灵活
倒写的人生
一眼看到底
版面导航      首页 2010.10.16以前报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喝风为何刹不住

 

  □徐迅雷

  

  这是很现实的官场生态:

  ——有位县委书记抱怨:“不论哪路神仙来,我这县委书记只要在家都得接待,一晚上吃四五顿饭是常有的事情。”

  ——西部某县接待办主任说:“我有一天晚上赶了8个饭局,回到家里还得煮面条。太累人了,有时候我们接待办的工作人员轮番上阵都吃不消。”

  ——某边境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每年接待费却高达近千万元,县领导坦承:“实在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县有旅游景点,风景秀丽,大大小小的考察团特别多。”

  笔者当年曾下派到乡镇担任过“一把手”,对这种接待情形太熟悉不过了。我那时的改革举措就是坚决在镇政府食堂招待,只吃家常饭,不去酒店,这确实省时省力省钱。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来人多,基层是“有招架之功,无拒绝之力”的。

  有道是“家常饭最养人”,而大吃大喝的结果就是个“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官员也不见得喜欢,却改不了。

  如今,中央就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明确的八项规定,提出“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这当然很好,可是今后执行情况不可乐观。刚刚开始,好一阵子,过后不久,故态复萌——事情往往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一政策,确实需要“以观后效”。

  吃喝风、奢靡风,此风为何刹不住?鞍前马后,迎来送往,此举为何停不了?原因也不难明了:官场作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体制问题。在本质上,权力中人只效忠于权力的来源。作为“权力派发者”的上级大驾光临,能不好好招待吗?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拉铁摩尔不肯坐轿”的故事:欧文·拉铁摩尔在二战时期由美国总统罗斯福选派到中国,做蒋介石的政治顾问。他在山城重庆履职时,死活不肯坐轿,认为那是把轿夫当“役畜”,结果害得那些迎接他的达官贵人也只好陪他步行。拉铁摩尔所处的制度环境与中国的传统大为不同,所以他的“轻车简从”,不,他的步行,是最自然、最必然的选择。1942年11月,他干了1年就辞职回美国了,没想到很快收到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那是“委员长的一份礼物”,可他认为这是不应接受的“馈赠”,就拒绝了这份礼物。这真是不同的制度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把那个一晚上赶8个饭局的主任、一晚上吃四五顿饭的书记搁在美国,他们同样不会为招待饭弄得这么辛苦;也根本不可能出现一个穷县一年接待费高达千万元的奇事。

  如今“三公经费”这个词儿已经听得耳朵出老茧了,公务接待是“三公经费”中的一个大头。遏制惊人的“接待风”,从改革体制入手,才能治根治本,才会事半功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鹤壁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