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郑州解放路立交桥下又一名露宿者被冻死”消息传出,这已是半月来郑州市被曝出的第二例露宿者死亡事件。消息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质疑政府的“无为”救助。
半个月两名露宿者死亡
继11月30日开封杞县38岁的农民工刘红卫猝死于郑州市中州大道与郑汴路立交桥下后,12月12日19时35分,网友“爱佑熙”在其个人微博上爆料“郑州解放路立交桥下又一名农民工被冻死”。
13日,这一消息被目击者和郑州市警方证实。一名路姓的农民工称,“几个月前,我还和他一块儿在饭店打过工,不知道他叫啥,只知道家是周口的,出事的那天,他靠在电线杆上,2天没有吃饭了,我还给他送过一瓶热水”。
露宿者死亡,偶然背后有必然?
从表面看,12日晚的露宿者死亡事件与11月30日的农民工刘红卫之死有不少偶发因素,比如二人死亡前都在气温骤降、天将欲雪前露宿街头数天,最终导致“猝死”。
然而,深层次分析,二人“偶然死亡”的背后,确实有一些非偶然的因素,比如,缺乏及时、有效率的救助。对两起事件,民政救助部门都称“之前从未接到过求助电话,赶去时农民工都已确认死亡”。公安部门都称“死因不明”。
政府救助如何避免尴尬?
对于“冷漠”的指责,救助部门表达了自己的尴尬和无奈,郑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救助首先就要遵循自愿原则,如果主动来求助,我们不可能不管。到街头救助,人力、车辆不够。不愿接受救助的,我们也没有办法。”
13日,记者在露宿者死亡的桥下采访时看到,1个半小时内来了两辆急救车,但任凭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警察如何劝说,仍有部分露宿人员不愿接受救助。
民间力量作为政府救助的补充也应加大对露宿者的帮助力度,别仅做批评者和旁观者。(据新华社12月14日专电)